日前,由国家艺术基金支持、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指导、北京三达经济技术合作开发中心主办的《国家工业遗产影像志》摄影展在首都中华世纪坛开幕。
据了解,为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业和信息化部连续开展两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工作,共发布53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
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工业文化遗产研究所所长周岚介绍,《国家工业遗产影像志》摄影展旨在弘扬工业文化,传播工业精神。“本次展览的作品分别来自24个国家工业遗产项目单位,入选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镜头,生动、立体地展现了工业遗产丰富的工业文化内涵、历史人文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中国工业积厚流广,展览涉及能源、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电子等工业领域,从侧面展现了中国工业化的艰难进程,同时又体现了工业之美和工业的力量。”周岚说。
中国工业有一段艰苦卓绝的发展史。世界文化遗产专家周梅生介绍,20世纪上半叶,民族工业兴起,以能源、煤炭、机器制造、纺织业为主导。50年代初,新中国开始大规模建设,奠定现代工业基础。60年代初,逐渐形成钢铁、汽车、航天等大规模产业。改革开放以来,电子、汽车、高铁、航天等工业成果已位居世界前列,昔日中国工业文明的步履成为历史遗迹。周梅生说,以影像志的形式来回顾中国工业发展的道路,正是希望借此助力培民族之根、铸工业之魂、追强国之梦。
观众李立看完展览表示,鞍山钢铁厂、国营751厂、成都国营红光电子管厂等一座座功勋老厂在摄影师的作品中静静矗立,密集交错的管道和形态各异的机械设备将成为历史的永恒见证。来自东北的观众王洋说:“记忆中的钢铁厂是安静甚至有些荒凉的,但是此次展览中的作品带给我许多不一样的感受。在摄影师的镜头中一座座工业遗产焕发了新的活力,骄傲地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这正是本次摄影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周岚表示,我们要打破人们对工业遗产破旧、荒废的固有印象,发掘那些在中国工业史上有一定地位、在今天发展良好的工业遗产,以此来宣扬国家遗产,推广工业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