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命脉,是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在社会经济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英国著名经济学家E.P.舒尔茨在1964年指出:“能源是无可替代的。现代生活完全是架构于能源之上。”能源安全问题从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开始为人们认识,20世纪70年代初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导致世界石油短缺和油价暴涨,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国际能源署1974年成立,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以稳定原油供应和价格为中心的能源安全概念,西方国家据此制定了以能源供应安全为核心的能源政策。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能源需求和价格快速增长以及对环境问题的担忧,国家能源安全还包括了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等问题的关注。能源安全的内涵也拓展为:以增加经济竞争力和减少环境恶化的方式,保证充足和可靠的能源供应。
能源安全是一个涉及国家安全和对外战略等多层面的问题,也是一个关乎国际能源供应和能源地缘政治的问题。能源安全是全球性问题,每个国家都有合理利用能源资源促进自身发展的权利,绝大多数国家都不可能离开国际合作而获得能源安全保障。要实现世界经济平稳有序发展,需要国际社会推进经济全球化向着均衡、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树立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的新能源安全观。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环境与地缘政治发生较大的变化,“9·11”事件和2002年以后国际油价出现大幅度的攀升,发达国家对能源风险的认识又扩展到能源基础设施。总之,能源安全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不仅是指以合理的价格为经济发展提供各类能源的可靠供应,同时把对自然环境的损害程度降到最低;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类的基本能源需求,而且要使后代免于遭受潜在的能源风险和威胁。
能源安全遵循原则
当前世界所面临的能源安全问题呈现出与历次石油危机明显不同的新特点和新变化,它不仅是供应安全问题,而且包括能源供应、能源需求、能源价格、能源运输、能源使用等安全问题在内的综合性风险与威胁。因此,能源安全应该遵循以下四项原则,即国际化、市场化、多元化和低碳化。
国际化。当今世界的能源安全问题已经不是一个国家,也不是一个地区的能源安全问题。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不论是能源出口国还是能源进口国,能源安全都会影响到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在高昂的能源价格和动荡的能源市场中,谁也无法独善其身。寻求基于市场机制的能源价格,确保充足的、可靠的和环境友好的能源供应,已成为各国和全体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展望未来,能源安全的国际化将变得更加重要。
市场化。能源供应和能源价格对能源安全产生重大影响,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是确保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能源市场化改革将是长期保证能源安全的有效手段,而政府干预仅在短期内可以确保能源供应,长远观点来看,开放的能源市场是能源供应安全的有力支撑。
多元化。能源安全多元化原则包括国际能源供应多元化和国内能源品种多元化。为了确保能源的可靠供应,主要能源消费国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寻求多来源、多途径进口油气资源。“9·11”事件后,美国开始减少对中东能源的依赖,加大从非洲和加拿大的进口力度,同时提高国内能源供应能力。欧盟积极从俄罗斯、中东和美国进口油气,保障能源安全供应。
低碳化。自90年代初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大气环境的急剧下降,能源的使用安全也逐渐得到关注。国际社会开始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能源安全问题,更多地关注由能源使用造成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为了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联合国在1997年通过了旨在限制温
室气体排放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巴黎协议》,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了安排。《巴黎协议》提出: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全球将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峰,21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温室气体零排放要求将对化石能源利用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能源安全判定标准
能源安全的判定标准主要有可靠的供应、合理的价格、充分的石油战略储备、可靠的运输通道和合理的能源结构,这些因素共同构成能源安全的基础。
可靠的供应。能源供应包括国际供应和国内供应。在国际能源供应方面,能源安全供应主是油气的安全供应。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上发生过10多次石油供应中断事件,1973年和1979年的两次中断造成了世界范围的石油危机。在今后较长时间内,能源消费国之间、消费国和生产国之间、生产国和生产国之间的矛盾将错综复杂,石油安全问题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加剧,全球短期石油供应中断甚至石油危机的可能性还存在。国内能源安全供应与各国的资源条件、基础设施有关,能源资源丰富的国家需要加大投入,提高能源资源的探明程度,维持合理的生产水平。减少对外能源依存度是能源资源丰富的国家需要采取的能源发展战略。
合理的价格。石油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其价格安全就是在全球石油供求总量平衡的前提下,能把油价的波动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避免石油价格剧烈波动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石油价格大幅度波动的因素,主要来源于石油输出国政府的策略改变、区域性冲突、石油供应链中断和石油投机。在未来二三十年内,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石油危机对任何国家都没有好处,全球石油供应链将不会出现大的问题。但是,政治因素,特别是战争因素会使世界石油价格出现剧烈波动。煤炭、天然气对石油具有一定的替代能力,其价格将随着石油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同时,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随着储量的减少和开采成本的增加,其价格将呈不断上升趋势。
充分的石油战略储备。要确保能源供应的长期安全与持续性,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制。石油战略储备是工业经济的中枢神经,是应对紧急能源冲击的重要措施。国际能源署的成员国按照统一要求建立本国的石油储备,共同防范国际石油市场可能出现的石油供应中断危机。自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以来,全球范围内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1974年的石油危机。目前,发达国家石油储备均超过90天的石油消费量。
畅通的运输通道。由于能源生产和消费在地域上的分离,使能源运输成为必须,而能源运输通道就成为能源进口国的生命线。能源运输通道的安全性成为能源是否安全的判断标准。能源运输通道的重要性不亚于能源蕴藏和生产中心。这是因为未来国际冲突和战争不一定在中心区发生,而是更有可能在能源运输通道上,采用封锁、截留或迫使其改变流向的行动,这样往往比直接进攻重点防卫的能源中心更容易和更有效。目前,世界主要的能源海路运输要道包括:直布罗陀海峡、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和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
合理的能源结构。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缓解全球变暖将成为限制化石能源消费的主要驱动力。发达国家为了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承诺,将积极提高能源效率,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千方百计减少能源消费排放的二氧化碳。发展中国家也将面临更大的减排压力,尤其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国,温室气体减排的压力更大。从长期来看,稳定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最终要依靠可再生能源。但在近期仍以油气资源为主,未来转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