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解决长远问题的办法确保当前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生态环保等三大类工程建设。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向媒体记者表示,我国已进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发展阶段,旧的房地产、汽车等经济增长引擎的拉动力正在逐渐减弱,新兴的节能环保、健康养老等产业将逐渐取代这些产业成为稳增长新动力。
现在的问题是,发展生态环保产业,超过10万亿的资金需求量如何解决?
经济“补短板”
8月底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坚持定向调控,紧扣结构调整,加快推进一批“补短板”的重大工程建设,这是促进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有利于稳投资、促消费、惠民生。
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指出,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已经转变为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不足。要推动经济发展,必须首先恢复和提高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走绿色发展之路。
骆建华也表示,过去30年,中国经济单纯注重发展的速度,忽视了发展的质量,造成了很多历史欠账,所以现在许多地区的污染情况才会如此严重。这是我们的“短板”,但从另一方面看,这也有了巨大的污染治理的需求,所以现在是环保产业发展的大好时机。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2012年中国实现了9000美元的年人均收入目标。从国际经验看,当一国的年人均收入达到11000美元左右的时候,往往就会伴随着经济换挡减速的出现,这就是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这要求我们一方面适应新的发展速度,另一方面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骆建华认为,未来,旧的经济增长引擎如房地产、汽车等产业,由于产能过剩等原因,其拉动作用将会逐渐减弱。同时新的增长点也会出现,主要以节能环保、健康养老等产业为代表。
具体来讲,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今明两年抓紧推进以下三大类工程:一是实施大气污染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推动改善生态环境;二是加快建设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康复医院等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养老院、农村养老设施等养老服务体系,提高服务基层群众能力,建设公众健身活动中心等,推动便捷体育健身设施在城乡广覆盖;三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开工建设一批风电、水电、光伏发电及沿海核电项目。
而据环保业内人士观察,7月以来,国家发改委已经陆续向20多个省区市下发了2014年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投资计划,其中包括污水处理工程、水污染生态修复、水资源再利用等污水治理等项目,涉及投资额数百亿元。
钱从哪儿来?
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推进以上三大类工程,要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完善和落实配套政策,改革投融资机制,更多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促进项目顺利实施。
骆建华则告诉记者,生态环保产业的资金需求量非常大,光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防治,保守估计全国范围内就需要5万亿元的治理资金,再加上土壤治理,资金需要总量将超过10万亿。如此巨额的资金需求,光靠国家财政肯定无法解决。
因此,今年以来,财政部一直在力推PPP模式,其目的就是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为公共基础设施提供融资。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曾公开表示,今年年初的财政工作会议上,三个半天中有一个半天都是财政部长楼继伟给全国财政系统做PPP的动员和培训。
不过,在骆建华看来,我国城镇环境基础设施领域推行PPP模式还存在一些障碍,包括地方政府责任缺位、环境服务价格缺乏调整机制、环境服务企业税负较重等。例如,许多地方的垃圾处理费中并未考虑飞灰处置成本,致使很多垃圾焚烧厂对飞灰仅作简易填埋,从而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处置标准,继而引发一些地方的群体性事件。而按照2008年颁布的《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规定》,飞灰作为危险废物,其处理成本也比较高,约需要800-1000元/吨。
对此,骆建华表示,国家应该尽快制定《基础设施与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法》,明确政府与特许经营企业之间的权利责任关系;同时完善环境服务价格调整机制,建立财政补贴奖励机制,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完善特许经营的退出机制。更重要的,还要拓宽环境服务企业的融资渠道,鼓励保险基金、社保基金、住房基金等大型基金在环境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并引导政策性资金通过长期低息或无息贷款、贷款贴息等方式扶持环境基础设施PPP项目建设。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生态环保领域的投资正在加快。2014年1-7月份,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19204亿元,同比增长27.2%,高于全国投资增速约10个百分点。而民间资本则更快,1-7月份,民间资本投资该领域4908亿元,同比增长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