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全世认为,“安全、快捷、经济、舒适”是对任何交通工具最基本的要求,新能源汽车也不例外,而安全必须始终放在第一位。他表示,安全问题似乎是老生常谈,但是在付出沉痛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代价时,才能真正透彻理解其价值和真滴。
陈全世表示,我国在发展新能源汽车初期就着手制定了第一批国家电动汽车行业标准,但问题是,许多企业仅仅是在新产品准入认证时的样品车上,按照标准去执行,而在实际生产中往往忽略了其中的重要条款,所以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整车设计中一定要始终贯彻‘安全第一’的理念,”陈全世谈到,包括动力电池系统、高压动力总线、电机、电控等带有电压电源的所有部件,都要有各种保护措施,例如在碰撞、淋雨、涉水等意外事件发生时也能确保安全。
陈全世认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也不能“谈虎色变”,其实动力电池系统并不比汽油箱更危险。据公安部统计,每年传统车在夏季自燃的数量都要在500辆以上。他认为,只要按照相关安全标准认真执行,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是有保证的。
“目前,国家已经制定出了一系列动力电池的国家安全标准,但是主要是针对电芯和模块,针对电池包(Pack)及电池系统的标准尚不完善。” 陈全世谈到,电池管理系统包括热管理和电管理,热管理就是要保证整个电池包的温度在一个充放电效率最高、最安全的环境里工作,其中包括加热(低温时)、散热(高温时)以及电芯和模块之间温度的均衡。
陈全世表示,电池包发生火灾的基本原理是温度过高而引发热失控。无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一旦局部或个别电芯发生热失控,基本上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难以控制,而及时发现火源,将其扑灭或者有效隔离是解决措施之一。
“在电池安全性上,材料是前提,合理设计是基础,支撑控制是核心,电池可靠管理是关键。” 陈全世认为,电池企业一定要从材料本身、电芯设计来系统地进行安全性能建设;同时主机厂要对电池有更高的安全性要求;更重要的是国家在政策上要有正确的引导,补贴、准入等政策一味强调能能量密度,对上下游有错误的导向。他表示,优质电池不仅仅要有高能量密度,还要有高安全性、高一致性和长寿命。
陈全世认为,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监测和认证很有必要,经过一定时间和行驶里程后,对车辆的安全状况要定期进行检查认证,确保上路的车辆都与出厂时一样处于安全状态。
最后,陈全世总结道,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一定要正确处理好安全性、可靠性、使用寿命、性能——比能量、比功率等,以及成本之间的关系,使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能安全、高效、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