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2019年光伏扶贫和领跑者基地项目新增装机规模将达9吉瓦左右,竞价一般工商业及地面电站达36-38吉瓦,而平价项目在今年没有绿证交易收入的预期下,体量约为2-3吉瓦。
“2018年光伏行业留给大家最深刻的印象是,第三批领跑者基地中的不少项目的中标电价都创了新低,远超预期。这让行业有了底气,政府管理层以及企业也都在探讨提前进入平价时代的可能性。”日前,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译阳在第四届光伏发电设计工程及设备选型研讨会上表示。
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积极推进风电、光伏发电无补贴平价上网有关工作的通知》;2月中旬以来,国家能源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及光伏行业相关企业、专家、协会多次召开通气会、座谈会,就即将出台的2019年光伏发电建设管理办法征求各方意见,这一系列举动为“531”新政后一度遭遇“寒流”的光伏企业提振了信心。
补贴项目仍为首选
“2019年,对光伏产业来说,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年,一方面要承接2018年发展模式调整后的变化,另一方面要控制新增规模的补贴需求,继续向无补贴、平价上网方向努力迈进。”多家企业负责人表示。
据目前最新公布的意见征求方案,新政以“是否需要补贴”为标准,将光伏发电项目分为两类;同时,强调坚持市场导向,对于享受补贴的项目,实行竞争配置,坚持电价竞争机制,各省指标规模的配置也要使用竞争手段。
虽然目前新政还未出台,三类资源区集中式电站招标上限电价尚未确定,但业内对该方案表示认同。
“不同地区日照资源不同,将其作为竞争标准是合理的。”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总裁陆川说,“不管最终执行哪种竞价模式,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都有利,有助于不同技术路线的发展,以度电成本论英雄。”
“能源主管部门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在推进原有享受补贴项目规划的同时,大力推进平价项目的建设。”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副主任陶冶表示,“目前预计,2019年光伏扶贫和领跑者基地项目新增装机规模将在9吉瓦左右,竞价一般工商业及地面电站占36-38吉瓦,而平价项目在今年没有绿证交易收入的预期下,体量可能不大,约为2-3吉瓦。”
这与企业规划相吻合。陆川透露:“基于此前建设领跑者基地项目的经验,我们首先选择参与领跑者基地增补项目的招标,其次参与竞价项目,最后选择参与平价基地项目。”
刘译阳认为,在电力体制改革加速大背景下,预计今年的光伏新增装机量不会低于2018年,加之政府积极推出的平价、低价政策及可再生能源配额等一系列配套措施,有理由对今年国内光伏市场持谨慎乐观态度。
多能互补成新趋势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光伏新增装机达336万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为159万千瓦,分布式光伏为207万千瓦。
“从地区分布来看,新增装机总量超过20万千瓦的有浙江、内蒙古、河北、湖北、江苏和山东六省区,其中浙江新增装机67瓦千瓦领先于其他省份,六省区占全国新增装机的59%。”陶冶说,“这表明在项目价格没有确定的情况下,由于地方政策的支持,部分省区发展相对较好。”
除地区差异外,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新能源工程资源与总图所所长惠星表示,目前光伏项目多采取多能互补方式建设,成为项目规划新趋势。
作为一种能源政策,多能互补按照不同资源条件和用能对象,以多种能源之间的衔接、融合以及调配,缓解能源供需矛盾,提升供电灵活性和稳定性。通过灵活、清洁、高效的优势,与最新市场动向相融合,创新出多种经营模式,也为提高能源综合效益提供了多种路径。
惠星介绍,针对光伏市场,目前有四种多能互补的应用模式:一是较早期的水光互补,主要用来缓解枯水期水电发电不足的问题;二是在水光互补的基础上增加抽水蓄能和光热;三是光伏和储能的结合,这需要仔细规划储能的装机规模;最后一种模式是风电+光伏+制氢,该模式可助力解决弃风弃光的问题。
从市场反应来看,光伏+储能是未来最被看好的组合。不过,陆川认为,储能作为新兴产业,目前还没有较为成熟的商业方式,光伏+储能的发展更需要可行的盈利模式。
海外市场火爆惹隐忧
随着新政的即将落地,市场对于光伏发展预期逐渐回暖,多数企业开始释放产能,迎接新一轮的竞争。由于国内市场补贴持续退坡的影响,不少企业仍将目光瞄向海外市场,以保证今年的出货率及装机量。
有业内人士透露,预计国内市场的招标将于4月或5月举行,目前到6月是购买组件较好的时机,这也将影响全球光伏市场的需求走向,在国内计划规模消耗完后,国际市场将成为国内光伏企业的争夺战场。
刘译阳表示,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光伏制造业和电站开发EPC业务正显示出越来越强的竞争力。“2018年,我国组件出口量首次突破4吉瓦,从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国内组件厂商的产能十分饱满,在国内市场还没有启动的情况下,这说明海外市场非常火爆,据说有的企业已经预定到下半年的产能。”
“企业扎堆海外市场,可能会使竞争更加白热化。此前2010-2012年曾出现过低价竞争、恶性竞争的现象,这不仅会影响中国光伏企业的整体形象,还有可能会引发贸易争端,企业要有所警觉。”刘译阳说,“由于海外市场效益较好,国内组件价格大幅降低的预期可能落空,这或将挤压国内平价、低价和竞价项目的生存空间。”
部分企业负责人则认为,大多数国内一线光伏企业都在海外起家,即使近几年业务重心逐渐向国内市场转移,也未荒废海外市场的培育,国内外市场占比一直较为均衡,因此不必有上述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