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时代的选择——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

2019-03-28    来源:中国节能网
0
[ 导读 ]: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享受到了物质极大丰富带来的便利,但也不得不吞下随之而来的恶果,比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这三大危机可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
 能源短缺的时代
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享受到了物质极大丰富带来的便利,但也不得不吞下随之而来的恶果,比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这三大危机可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
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日益加深,从而导致资源短缺。那些被消耗的资源,产出大量没有经过处理的废弃物,导致大气、水体、土壤等被污染。因为资源短缺,更加无节制的开采资源,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因为各种环境污染,最终使自然生态被破坏。
 
看,因为一个资源短缺问题,最后导致这么多问题的出现!资源短缺涉及内容众多,现在只聊一个分支——能源短缺。而能源短缺,不仅指能源越来越少的问题,还包括能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能源短缺,一般指的是不可再生能源的短缺。按照是否可再生,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不会随着它本身的转化或人类的利用而日益减少,具有自然的恢复能力,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地得到,如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以及地热能等。
不可再生能源也称为非可再生能源,是指随着人类的利用而逐渐减少、短期内无法恢复再生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等。这个特指是短期无法恢复,假如有足够长的时间,比如几十万年、上百成千万年,它们也是可以慢慢增多。只是人类的使用速度远远超过它们恢复的速度,因此才称为不可再生。
 
能源短缺的另一方面是分布不均衡问题。比如说,不可再生的石油和可再生的水能。在中东地区,不可再生的石油似乎取之不尽;而可再生的水能,却比石油贵得多。在中东,水能是能源短缺。
发展可再生能源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为改变能源短缺的现状,减少环境污染、防止生态破环,有识之士大声呼吁,改变能源利用方式,开发、发展可再生能源,发展低碳经济,走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
国际上很早就将可再生能源列为未来发展的重点。国际能源署(IEA)在对2000-2030年国际电力的需求进行研究后认为,30年内非水利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将比其他任何燃料的发电增长快,年增速近6%;30年内总发电量将增加5倍。
2004年,欧洲联合研究中心(JRC)预测,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将于2020、2030、2040、2050和2100年分别达到20%、30%、50%、62%和86%。
 
我国对可再生资源的立法由来已久。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施行;后来能源法经过修改,2010年施行。2016年12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实现2020、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20%的能源发展战略目标;要求到2020年,全部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6.8亿千瓦,发电量1.9万亿千万时,占全部发电量的27%。
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规划毕竟是规划,远远赶不上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据国家能源局2019年1月28日皇家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发布会的数据,截至2018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7.28亿千瓦,同比增长12%;其中,水电装机3.52亿千瓦、风电装机1.84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1.74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1781万千瓦,分别同比增长2.5%、12.4%、34%和20.7%。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约占全部电力装机的38.3%,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可再生能源的清洁能源替代作用日益突显。
2018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1.8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1700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比重为26.7%,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其中,水电1.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风电36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光伏发电17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生物质发电9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
 
原本2020年要实现的目标,提前两年在2018年就超额完成!至于发电量没有超过计划,这是由于未能完全消纳造成的。如果解决消纳问题,发电量也是远远超过计划!
国家的鼓励、世界的趋势、行业的发展,以及从业人员的努力,最终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交出这样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对比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的各种数据,可以清楚的看到,光伏发电的装机增长、发电量增长,远远超过其他能源,处于一马领先的位置。
那么,在同样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环境里,为什么光伏发电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绩,咱们下次再说!!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0
 
[ 皇家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