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亮功称,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居民天然气使用量也快速增长,储气调峰成为天然气安全有效供应不可或缺的环节。调峰能力不仅是天然气产业发展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更是一项关系社会稳定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
但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背景下的储气调峰体系现状不容乐观。据有关资料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已近40%,但储气库工作气量仅占全国天然气消费量的3%,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罐容占全国消费量的2.2%,远低于12%的国际平均水平。“储气调峰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天然气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尽快建立健全天然气储气调峰体系已经是国家能源储备战略的一项重大课题。”
供职于中国石化的吕亮功提到了国内储气库建设运营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比如:储气库建设运营主要由中石油、中石化等少数央企承担,采购成本、运输成本和储气库运营成本等各项支出基本靠企业内部平衡,导致调峰天然气的成本要明显高于民用天然气的价格。
吕亮功认为,储气库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缺乏合理的商业模式和政策支持,是中石油、中石化等央企履行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时不得不面临的尴尬现状。“比如,当前的储气库建设在投资、建设与运营主体等方面,尚未实现归口统一管理,协调环节多,职责相对分散,难以发挥整体优势;储气库相关政策支持、法规等尚未真正落地(如用地审批、调峰气价政策等),难以实现储气库业务可持续发展;天然气生产、运输、终端销售均有调峰责任义务,各方承担职责尚未落实到位,整个天然气产业有效联动机制尚待进一步理顺。”
为此,他建议:一是建立由政府、企业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储气调峰分工体系,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关键作用,细化明确政府、供气企业、管道企业、城镇燃气企业和大用户在储气调峰体系中分别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二是加快建立高效灵活的储气调峰保障体系,加强对企业的政策支持,建立更加完备运营模式,从根本上调动各方积极性,最终实现整个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