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风劲吹,
“氢车”时代呼啸而来
“作为终极可替代能源的氢能,正成为全球未来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开发署驻华代表处国别主任文霭洁透露,随着氢技术日趋成熟,一个以氢能为燃料的新能源汽车时代呼啸而来。荷兰、挪威、法国、德国、英国等多个国家已列出燃油车停售时间表、挂出汽车产业转型路线图,印度也计划2030年全面实现车辆电动化。顺应国际能源革命大势,大众、沃尔沃、丰田、奔驰等老牌汽车业巨头纷纷制定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
“在我国,氢能及燃料电池研发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出席大会并发表主旨演讲的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表示,从2016年我国颁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起,新能源技术创新行动规划、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都明确燃料电池汽车是重点战略方向。今年2月,工信部、财政部等四部委更是联合发文调整财政补贴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我国持续开展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相关研发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形成从燃料电池电堆到整车的研发体系和制造能力,国内多地正积极推进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发展。“我省是新能源利用大省、产业大省,一直将绿色低碳作为调整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主攻方向。”省政协副主席周健民发言表示,我省在如皋等地积极布局氢能产业,一个千亿级产业群正快速崛起,如皋还成为国内唯一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授予的“氢经济示范城市”。
“到2030年,我国氢能汽车产业产值可望突破万亿元大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李骏介绍,去年全球主要国家新能源汽车销售约142万辆,其中,我国销量约77.7万辆,今年产销量预计突破百万辆,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最大市场。
泛在便捷,
水气中均可制取氢能
“原来氢能就在我们身边!”大会志愿者夏奕参观完如皋开发区氢能规划体验馆后感叹,“烧水做饭、城市照明、交通出行,都能用氢能源,100%无污染,还能循环利用,未来城市原来是这样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衣宝廉介绍,氢是宇宙分布最多、最广的物质元素,空气、水、天然气甚至动植物体内都含氢,可以说,它无处不在。
氢能是氢气在物理、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在我国,氢气主要来源于工业副产氢。万钢介绍,我国每年可产生低成本工业副产氢大约800亿立方米。此外,通过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水利发电等途径也能制取氢气。
但工业副产氢纯度不够,使用前还需进一步提纯。而从水中提取氢气,就不存在这样的烦恼。“只要有水的地方,随时随意都能生产氢气。”落户如皋开发区的美国安思卓新能源公司负责人倪海宁说,他们研制的移动式电解水制氢、加氢设备,可以从一单位水中提取十分之一的氢气。相比煤和化工原料制氢,既方便可得、又环保节能,市场前景看好。
泛在而清洁的氢能,加速走入寻常百姓家。去年,如皋博爱医院应急电源采用燃料电池发电,南通百应公司燃料电池系统测试过程中产生的电将用于城市公用设施照明。国内首个氢能小镇近日在如皋开发区打下第一根桩,规划常住人口1.5万人左右,氢能作为保障整个小镇正常运营的主要能源,将应用于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终引领如皋打造成中国乃至全球首个氢能经济之都。
扩大布点,
构建长三角“加氢”走廊
“参加会议的代表出行乘坐的全部是氢能源车,既低碳环保,又舒适快捷,就像一场现场推进会。”如皋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马金华介绍,如皋在全国县级市中开通首条氢燃料公交线,共享汽车、公交车、小货车等绿牌新能源车遍布大街小巷。
车多加氢站少,续航问题成为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障碍。截至去年底,全球共建成加氢站328座。其中,欧洲139座,亚洲118座,北美68座。我国目前投入运行的加氢站仅10座。
“最快3年,南通每个县市区将至少拥有1座加氢站。”马金华介绍,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上海市科委、如皋市政府等多方已形成共识,谋划建设以上海、南通为中心,南连浙江、西达鄂皖、北抵山东的“长三角加氢走廊”。目前国内在建加氢站已达20多座,各地正加速加氢基础设施建设,为氢燃料汽车上路扫清障碍。
除了站点亟待加密,加氢技术与国外仍有差距。国内已有35兆帕加氢站,而国外达到70兆帕。美国安思卓新能源公司技术总监高小平介绍,该公司在美国参与设计建设20多座加氢站。“35兆帕的差距,意味着相同体积的储气瓶,国外能加入的氢气量比国内多一倍。”
这一技术难关正在被攻克。吉林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博士刘丹现场捧出最新科研成果——移动式在线供氢技术。“体积只有高压气瓶储氢的六分之一,直接装车上,加水就能产生氢气,作为氢动力,驱动汽车。”
记者 贲 腾 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