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现场(中国网 张若梦摄)
以下为文字实录:
记者:请问关于生态补偿机制的问题,我们知道随着生态环境对经济的影响不断加大,生态补偿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各方面对生态补偿的关注和期望也很高,所以请问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有什么进展,西部地区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国家发展改革委西部开发司巡视员肖渭明:生态补偿简单的说就是生态受益地区向生态价值提供地区给予补偿,包括资金、项目、人才各方面的补偿,让这些生态保护地区或者生态价值提供地区有积极性,减少污染破坏祁连山这样的冲动,因为毕竟生态保护地区也要吃饭,也要生存。生态补偿就是在这种理念下诞生的。
我可以非常自信地告诉大家,中国的生态补偿制度在世界上都是领先的,这主要体现在:
一是我们是政府推动,市场参与,这个力量在西方国家是不可比拟的;
二是我们补偿的范围非常广,我们有森林、草原、湿地、河流、土地等等,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生态领域,在国外覆盖这么大比例范围的几乎没有,国外大多数都是侧重在森林、河流,所以我们这个是非常完整的;
三是我们现在的补偿标准尽管低,但是和我们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我们的财力相比,我们的补偿力度是比较大的。特别是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这是在我国生态补偿历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它正式确定了重点领域、重点区域、流域上下游以及市场化补偿机制的基本框架,促进了生态补偿机制正规化、机制化、法治化。
我现在有几个数据向大家介绍一下。国有国家级生态公益林补助标准已经提高到每年每亩10元,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国家级公益林补助标准提高到每年每亩15元,草原、草畜平衡的奖励标准提高到每年每亩2.5元,草原禁牧补助标准提高到每年每亩7.5元。不要小看这2.5、7.5,如果家里有几千亩草地的话,乘下来的数字是非常可观的。所以生态脱贫在西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目前全国西部的国家级公益林10.6亿亩,占全国总和的65%。2017年中央财政投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一共是175.8亿元,西部地区拿到的资金占60%。西部地区的禁牧草原面积一共是11亿亩,草畜平衡面积26亿亩,中央草原补助资金187.6亿元,西部地区占96%。另外还有湿地补助、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补贴、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等投入都非常大,西部也都是占大头。我们说西部是生态安全屏障,就是因为这些生态功能绝大部分集聚在西部地区,中央的各种补助也给予了西部人民很多好处。
我们在政府推动的情况下搞了市场化机制,目前我们推动了水权、碳排放权、排污权、碳汇交易等不同的生态补偿办法,现在一些省之间的生态补偿,比如说广东和江西的补偿,安徽和浙江之间的生态补偿都在有序开展。我们通过生态保护补偿,促进了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变了生态保护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拓宽了农牧民收入的来源渠道,有效增加了生态产品和服务,实现了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有机统一。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成就。
(责任编辑: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