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专访丨都说储能产业前景光明,听听专家怎么说

2018-08-07    来源:中国电力报
0
[ 导读 ]:随着2017年分布式光伏的大发展,大规模新型储能的应用前景似乎更加光明,加之《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市场对储能产业更加充满信心。
随着2017年分布式光伏的大发展,大规模新型储能的应用前景似乎更加光明,加之《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市场对储能产业更加充满信心。近日,在第七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2018”会议间隙,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主任陈海生接受了《中国电力报》记者专访。在他看来,储能企业要苦练内功、提高技术,把寿命、规模做上去,把成本降下来、把安全性做好,从政策机制上解决好储能的价值补偿问题,成为能源革命的重要技术支撑。



中国电力报:请问过去一年中国储能市场情况怎么样?

陈海生:过去一年,中国的储能市场增长很快,特别是在用户侧应用发展最快。我们统计,用户侧新增装机规模占2017年新投运电化学储能项目装机的59%,同时在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并网以及电力辅助服务领域都有所增长。

促进增长的主要动力有3个方面:第一是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对储能是刚需。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波动性比较大,如果缺少储能,影响分布式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

第二是来自于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市场预期。随着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到2017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占电力总装机的比重超过36%,局部地区占比更高,产生大量的弃风、弃光问题,这主要的原因就是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不稳定性,也就是不可调度性。通过储能技术手段可以把不可调度的 “垃圾电”变为可调度的“优质电”,同时,时间上也能与用户负荷需求更匹配,比如把下半夜负荷峰谷时的风能储存起来白天利用。

第三是峰谷电价差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随着大电网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负荷峰谷差越来越大,如江苏、上海、北京、广东等,峰谷差已经达到60%~80%,负荷最低时只有20%,今年还有极端的情况发生,最大负荷峰谷差甚至达到了90%。储能能够提供关键的削峰填谷技术支撑,负荷峰谷差拉大,峰谷电价差逐步拉开,这对储能来说是巨大的市场机会。

综合来看,储能的市场需求很强,发展也很快,我这里说的是大规模储能,不包括电动汽车上用的动力电池以及手机、笔记本等便携式电池。

中国电力报:您认为储能产业比较成熟的商业模式主要有哪些?

陈海生:现在有这么几个商业模式比较成熟。

第一,分布式储能,这是大家比较认可的,去年也增加得比较快。

第二,辅助调频服务,主要是辅助火电厂调频,通过获得电网奖励和降低罚款,从而获得收益。由于不同省份的调频政策不同,需要根据当地政策确定盈利模式。

第三,跟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结合的大型储能电站。储能在增加可再生能源上网电量上有一个放大效应或杠杆效应,通过辽宁电网的例子已经得到验证,1个兆瓦时的储能电量可以提高2~3个兆瓦时甚至更多兆瓦时的可再生能源上网电量。因为它能使得可再生能源的输出更加平稳,电能质量得到提升。比如说10个兆瓦时的风能或者太阳能,匹配1个兆瓦时的储能,有可能10个兆瓦时的发电质量都提高了,从而上网电量大幅增加。

第四,已经存在的峰谷电价差套利模式,特别是在发达省份。比如江苏,江苏做得最早、量也最大。行业现在总体上,峰谷差达7角钱基本上可以收支平衡,峰谷差达7角钱以上就可以实现盈利,明年可能会好一点。但是峰谷电价差套利的模式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单独核算峰谷电价差套利,投资周期相对比较长,二是要加上其他附加价值,比如说减少容量电费的价值,大多数省份的容量电费大概是每月20~30元/千瓦,省下来的利润应该计算进去,这确确实实是储能的价值。

中国电力报:储能产业整体还在向商业化初级阶段过渡,您对储能行业未来发展有何建议或判断?

陈海生:第一,储能企业做好自己,苦练内功。电力行业投资比较大、投资回收期相对比较长,但是投资回收很稳定,光伏也好、风电也好,回收期也是8~10年左右,不要期待储能行业出现暴利。做好自己,苦练内功,首要的就是进一步发展和攻关储能技术,把设备寿命做上去、把成本降下来、把安全性做好、把规模做上来,为发展打好基础,这是第一步。

第二,行业政策和体制会逐步完善。现在储能企业比较艰难,主要是因为储能的多元价值没有在价格当中完全体现。储能除了削峰填谷的贡献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提高电能质量的贡献,对于可再生能源企业、电网、电力用户都有益处,但目前没有人为此支付成本。为此,国家政策和体制机制正在逐步完善。

第三,储能技术逐渐聚焦。未来储能主流技术可能有七八种,其中三四种会是市场主体。逐步聚焦之后就带来规模效应,可以集中更多的人力、物力进行技术攻关,然后降低成本,一个是通过技术降低成本,一个是通过规模降低成本。目前,大规模新型储能的成本正在快速降低,总体的价值已经跟传统的抽水蓄能可比,行业到了爆发的临界点,去年我们称储能行业“春风乍起”,今年储能的“春天正在到来”。

这是我对储能行业总体发展的三个判断,未来储能行业的市场规模能占到电力行业的10%~15%,将成为能源革命的一个重要支撑。(见习记者 郑徐光)
 
关键词: 储能 产业前景
0
 
[ 皇家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