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专家建议: 加大对秸秆生物质炭化产业的政策扶持

2018-07-10    来源:中国节能网
0
[ 导读 ]:秸秆作为农业废弃物,是农业生产的“另一半”,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用则利、弃则害。开展秸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重大任务和举措。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要达到85%,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要达到75%。
7月中旬,不少地区夏粮已经收获完成,以往作为农作物废料的秸秆已成为当地农户的“摇钱树”。在我国多个地区,一系列低成本高效益的秸秆回收、加工、再使用等“绿色工业链条”的形成,使得昔日让人劳心费力的秸秆变成了今日农户增加收入的“绿色聚宝盆”。
 
QQ截图20180710092756

秸秆作为农业废弃物,是农业生产的“另一半”,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用则利、弃则害。开展秸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重大任务和举措。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要达到85%,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要达到75%。
 
据调查统计,2015年全国秸秆理论资源量为10.4亿吨,可收集资源量约为9亿吨,利用量约为7.2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1%。然而,让秸秆实现综合利用却仍需要破解多个难题。
 
秸秆炭化还田技术对耕地质量安全意义重大
 
秸秆的再利用一直是困扰我国农业和环保的一道难题。秸秆焚烧也连续多年成为加剧空气污染的因素之一。秸秆资源化利用已经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作为一种生物质的资源,秸秆用于农业才是最好的途径。
 
历经科研团队10余年的攻关,秸秆炭化还田技术被成功攻克。这一技术采用秸秆为原料,经过热解炭化分离,获得可燃气25%至30%、生物质炭30%至37%、木醋液10%至15%,最终合成为以纳米孔隙农业生物质炭为载体、矿物质-有机质-养分复合团聚的生物质炭基缓释肥。这一技术也被农业部列入秸秆资源化利用十大模式之一。
 
“秸秆炭化还田-土壤改良技术,最大限度地让秸秆中的氮磷钾、微量元素,及生物质、有机质得以循环利用,不仅提升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改良了土壤的环境,帮助农民增收,还减少了化肥的用量。”三聚环保有关负责人指出说。
 
全国人大代表、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赵立欣指出,我国秸秆炭化还田-土壤改良技术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并且实现了万吨级规模的工业化应用,该技术为我国秸秆综合利用难题的解决,提供一条环境友好、科技含量高,且极具市场化前景的好办法,应该把炭化还田循环利用放到国家绿色农业发展的大战略中,这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有重大战略意义。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既要守住耕地红线,也要扭转耕地质量下降的趋势。将秸秆炭化还田来改变土壤碳氮比及理化特性,这是一个新方向,生物炭及其衍生的生物炭基肥料和土壤改良剂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炭产业已逐渐成为涉及农业、环境、化工、机械等多个领域的多元化发展产业,亟须从国家层面给予政策支持。”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说。
 
秸秆综合利用产业依然面临困境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主管部门均认识到秸秆处理工作的重要性,进而陆续推出一系列的举措,以进行秸秆焚烧的严格监管和秸秆利用的政策引导,试图解决秸秆问题。在中央政策的引导下,秸秆综合利用已由传统的禁烧为主,逐步向高值化、产业化、生态化方向发展。
 
然而,从总体来看,当前秸秆综合利用的步伐虽然较快,但仍以秸秆还田等传统利用方式为主,秸秆资源的产业化利用仍有待于提高。秸秆综合利用依旧受制于技术推广、收储成本、资金支持等因素。
 
专家介绍,目前,炭基肥作为新型肥料,尚未被列入推荐用肥目录,对该项目的社会效益和长期经济效益认识不足。生物质炭基肥能够显著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提升作物品质,但作为新型肥料,尚未被列入有机肥逐步替代无机肥的推荐用肥目录。其作为目前改良盐碱地、降低重金属污染、提升土壤可耕性和肥力的最有效方式,也尚未纳入政府相关项目的采购目录。
 
目前,我国秸秆收储运未成体系,综合利用程度低,同时缺乏秸秆综合利用的大型龙头企业。各地推广的秸秆综合利用仍以小规模的诸如沼气、小型生物质锅炉、草绳编制、仿木材料加工等为主,利用效率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够明显,缺乏完整的产业链支撑。对于投资规模大的规模化秸秆综合利用企业,扶持力度不足。此外,秸秆综合利用的经济扶持政策仍需细化。
 
提升秸秆综合利用的产业化水平
 
秸秆综合利用作为一项利国利民的生态事业,各地政府应该承担起“总导演”的角色,以政策引导秸秆生物质的高值化利用,调动、协调各方资源,从而形成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协同共进良好产业生态。
 
专家建议,深入推进秸秆综合循环利用,应广泛推广“秸-炭-肥”还田改土模式完善落实有利于秸秆利用的财政政策,贯彻执行有利于秸秆利用的土地和用电政策,推动秸秆收储体系建设,打造完备的秸秆收储体系。
 
为促进秸秆综合利用,陈温福建议,一是尽快将生物炭及生物炭基肥料纳入新型肥料目录,让更多农民了解生物炭、施用生物炭基肥料;二是组建国家生物炭工程技术中心,汇聚国内各方面力量,加强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三是建设秸秆生物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进生物炭及生物炭基肥料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赵立欣建议给予秸秆生物质炭化产业必要的政策扶持:一是将秸秆炭化还田循环利用方案体现在国家农业绿色发展战略中。二是加大秸秆炭化还田补贴力度,支持秸秆炭化还田技术快速推广。三是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秸秆炭化还田-土壤改良的应用推广试验研究,特别是应用于改土施肥以及北方盐碱地、沙漠化土地等后备耕地和南方酸性土等退化土壤的大规模改良。四是在现有的税收优惠政策基础上加大减免力度。将炭基肥作为有机肥产品,对其实施免征增值税优惠政策。通过免收过桥过路费、发放物流补贴等,降低秸秆运输成本。五是政企联动,实施区域性土壤改良封闭试点。鼓励政府土肥站、农科院所等利用优势资源与企业形成互补,实现技术、效益、人才三方面良性循环。同时,进一步壮大龙头企业,提升秸秆综合利用的产业化水平。
 
 
[ 皇家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