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洋垃圾”禁令一周年:中国重拳出击 倒逼多国环保改革

2018-06-27    来源:中国网
0
[ 导读 ]:中国当初为何要进口“洋垃圾”呢?
 中国网6月26日讯(记者任斌 彭子倩 陈琦 陶丽娇)2017年7月,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即众所周知的“洋垃圾”禁令。一年来,“恐慌”的情绪在国际社会蔓延开来:“垃圾围城”的话题不时登上各国媒体头条;在各大国际会议上,多个对华垃圾出口国甚至不惜对中国口诛笔伐。
 
QQ截图20180627075540

这些国家恐慌的原因很简单:中国一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进口国。2012年,中国进口的固体废物达到约5890万吨的峰值。接下来的几年,尽管进口量有所减少,但在2017年依然高达4370万吨,其中583万吨生活源废塑料、491万吨未经分类废纸、148万吨钒渣和20万吨废纺织物均在《方案》禁止之列。据统计,中国仅进口废塑料一项就占了全球废塑料出口产值的二分之一强。
 
其实,这还仅仅是官方发布的数据,如果算上各类违法入境的固体废物,实际入境的数量将更大。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在2012至2014年间共完成了324例进口固体废物鉴别,发现属于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高达77.8%。走私夹带之盛,可见一斑。
 
“洋垃圾”进口的历史原因
 
中国当初为何要进口“洋垃圾”呢?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认为,许多人之所以有这种疑问,是混淆了进口固体废物和“洋垃圾”的区别。
 
他指出,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经济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产能不足,各类生产物资短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开始进口一些固体废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原材料供应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当时中国对环保的认识还很粗浅,而发达国家已经普遍进入“过剩经济”时代,对环境质量要求高。中国进口固体废物,也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发达国家的难题,是“双赢”的选择。
 
“而真正意义上的‘洋垃圾’,是国家明令禁止的固体废物,通过走私、夹带、瞒报、偷运等方式入境。这些垃圾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被严令禁止。”
 
“洋垃圾”之所以能一度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归根到底还是经济利益使然。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从1995年到2008年左右,整个“洋垃圾”回收产业反映在经济价值上都是一条完美向上的曲线。那时,美国1吨9美元的垃圾,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后,能以上千元的价格卖给小作坊。如果从中提炼出一吨废纸,可以卖到2000元左右;如果提炼出一吨易拉罐,可以卖到4000元;如果提炼出一吨塑料,可以卖到7000元。在丰厚的利润面前,有人卖自然就有人买。
 
“洋垃圾”遭禁:从全生命周期衡量垃圾进口的综合效益
 
事实上,在2005年和2011年,我国就曾先后出台政策,对固体废物的进口进行规范和限制。继去年7月我国颁布“洋垃圾”禁令之后,今年4月19日,四部委调整《进口废物管理目录》,将16个品种的固体废物,从“限制进口”改为“禁止进口”,自2018年12月31日起执行。2019年年底前,我国还将逐步停止进口国内资源可以替代的固体废物。这一系列政策调整的背后,又有哪些原因呢?
 
首先,“垃圾”处理对于环境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2000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席专家拉斯基提出这样的论断。在很长一段时间,这句话也为进口固体废料提供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刘建国认为,有人过于夸大固体废物再生利用对于原生资源替代的正面效益。他分析道:“再生利用也要消耗资源和能源,同时排放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如果执行严格的环保标准,从全生命周期来衡量,再生资源可能没有优势。”
 
”不然,为什么发达国家垃圾分类做得比较好,而且拥有先进的再生利用技术,可他们宁愿提升垃圾的品质,也不愿在本土实现‘资源’的再利用,而是优先寻求出口到发展中国家?”刘建国反问道。
 
近日,生态环境部土壤环境管理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网采访时,谈到了回收废塑料可带来的环境负面效益:“塑料不同于一般原料产品,具有固有的污染属性,甚至往往夹带危险废物以及病毒、细菌等有毒有害物质,一般需要经过分拣、破碎、清洗、造粒等加工处理过程才能作为原料使用。而在加工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废气。”
 
另外,国内相当一批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属于技术含量低、产业集聚度低、污染防治水平低的产业,具有典型的“散、乱、污”企业特点,加重了对区域环境的负面影响。
 
据生态环境部消息,自去年7月以来,该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五废”再生利用行业清理整顿,重点整治“五废”行业集散地194个,排查再生利用企业1.8万家,关停取缔8800余家——督察的成绩也恰从另一方面说明,再生利用行业本身痼疾重重。
 
其次,“洋垃圾”的产能中相当一部分属于过剩和落后产能,应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予以淘汰。
 
刘建国表示,中国目前无论是通过国内生产,还是全球采购,各类原料都可以得到充分供应。再者,现阶段我国钢铁、建材、玻璃、电子产品、纺织品、塑料制品、纸制品等行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市场销售价格一路走低,企业利润菲薄甚至亏损运营;与此同时,固体废物品质不稳定,只能生产相对低端的产品。“这些产品目前在我国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小,而且还拉低了高端产品的价格,恶化了经营环境,扰乱了市场秩序。因此,淘汰这些产能是大势所趋。”
 
国内回收行业的阵痛
 
“洋垃圾”禁令一出,国外的“垃圾”固然走投无路,国内的回收行业也无异于遭逢一场“地震”。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再生塑料分会秘书长盛敏在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指出,在再生塑料行业,较大的企业过去一直依靠进口废旧塑料。“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的垃圾分类做得比较好,他们使用的塑料是原生塑料,而国内的废塑料,往往已经N次循环再利用了。所以,企业之前更喜欢选择国外进口的废塑料作为原料。现在禁了,对这些企业影响比较大。”
 
盛敏表示,“洋垃圾”禁令颁布后,国内再生塑料的短缺对这些企业产生了倒逼作用。再生塑料行业出现了以下三种情况:一部分企业停产;一部分以国外进口废塑料为原料的企业转而在国内建立自己的回收体系;还有一部分企业到国外建厂,将回收的废旧塑料直接加工成原材料,然后再进口到中国来。不可否认的是,回收过程中的污染也被挡在了国门之外。
 
著名时事评论员吴学兰坦言,短期来看,目前的“洋垃圾”禁令的确会对国内的再生资源加工行业产生冲击。但是长远来看,“洋垃圾”对环境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禁止进口势在必行,如果国内企业能够成功转型,那么经过严格处理的国产废塑料可以填补缺口。吴学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千秋大计,事关国计民生。中国政府治理生态环境的决心不会动摇,相关企业要转变发展理念,调整生产模式,不然就有可能面临被淘汰关停的局面。”
 
刘建国认为,再生资源加工行业宜将“洋垃圾”禁令看作一次“有助于产业提升的机遇”。他坦言:“这不仅会促使行业走向以国内固体废物为主要原料的转型发展道路,还会进而对前端的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提出更高要求,综合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的力量,倒逼垃圾分类收集和再生资源回收效率的提升。”
 
禁令利剑出鞘 多国就地回收本国垃圾
 
在中国颁布“洋垃圾”禁令之初,许多国家还寄希望于通过政治手段逼迫中国妥协。然而中国面对重压,初心不改。各地区各部门重拳出击、严防死守、持续保持高压态势,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举措,目前已取得初步效果。
 
据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中国固体废物实际进口量同比下降9.2%,其中限制类固体废物进口量下降12%;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固体废物进口量同比下降57%,其中限制类固体废物进口量下降64%。
 
5月22日,海关总署开展打击“洋垃圾”走私“蓝天2018”专项第三轮集中行动。当天,广东分署以及天津、大连等25个直属海关,在北京等17个省(区、市)同步开展收网行动,一举打掉涉嫌走私犯罪团伙39个。
 
许多国家意识到中国打击“洋垃圾”的决心,一时之间又找不到“接盘侠”,开始就地回收垃圾,进行环保改革。
 
据德国《南德意志报》1月报道,德国未来几年要逐步增加塑料回收。目前36%的塑料垃圾被回收利用,到2022年,这一比例应上升到63%。
 
欧盟也在起草新的循环经济一揽子计划,并将增加垃圾回收利用作为目标。1月23日,欧盟宣布首个处理塑料垃圾的计划,将逐步淘汰一次性塑料,目标是到2030年,欧盟地区使用的所有塑料包装必须能够回收利用。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在1月表示,英国将在25年内消除所有可避免的塑料垃圾。针对中国的垃圾禁令,英国议会下院还成立特别调查组,紧急推出重磅措施。其中一项提案是对星巴克使用的纸杯每个征收25便士(约合人民币2.2元)的“拿铁税”。于是从2月1日起,星巴克在英国伦敦市区的25家门店向使用一次性纸杯的顾客额外征收5便士(约合人民币0.45元)的附加费用。
 
法国《科技与未来》杂志网站3月发文称,中国“洋垃圾”禁令促进了法国回收行业的发展。目前面临营收困境,回收企业一定会想办法尽快提高废品的分拣质量,达到中国的进口标准,以便重新进入更大的中国消费市场。这样一来,法国垃圾回收行业的整体环保标准都会提高,继而影响上游生产商,最后倒逼整个国家进行环保改革。
 
美国环境政策专家弗兰克称,为达到中国的新标准,美国目前正在启用人工智能,对垃圾进行分拣。
 
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指出,中国打击塑料“洋垃圾”的进口,对于富裕国家来说应该是一个信号,要加强回收,减少塑料吸管等非必要产品。“普通美国人每年消费600根吸管,产生了大量的塑料垃圾,所有人都可以直接从杯子或瓶子喝水。”他还透露,包括可口可乐、雀巢和达能在内的企业正在采取措施提高塑料制品的循环使用率,或者改用可生物降解的包装材料。
 
“中国以往作为废塑料接收国令人心存感激。”德国《南德意志报》曾在一篇报道中如是评价。而如今,中国禁收“洋垃圾”,不仅将改善本国的生态环境,也将推动垃圾出口国尽快立法,促使垃圾就地回收。这或许正是中国的“洋垃圾”禁令对于整个世界的环保意义之所在。
 
 
[ 皇家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