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售电市场,是降低企业用能成本“组合拳”的招数之一。从四川的实践来看,引入多家售电公司为实体企业提供售电服务,起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对电力行业而言,多元化的售电主体“鲇鱼入市”激发了市场活力;对参与售电企业而言,则能在千亿电改红利中分得一杯羹;对用电企业而言,降低了用电成本,活力更足。 电力市场化是大势所趋。但是,在市场形成初期,价格战问题也开始出现,有的企业甚至把售电价格压到成本价以下。
事实上,最低价中标问题在许多行业中都被诟病。这种机械追求最低价的指挥棒,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会诱导“劣币驱逐良币”:一些重视质量控制的企业被排挤,而一些恶意竞争、不重视质量和服务的企业却被选中。
如果仅仅只以最低价为中标参考,售电市场也可能会走上恶意竞争的老路。
如何破解“唯低价是从”的交易困境?从其他行业实践来看,可以在参考指标中,降低价格所占权重,增加其他因素权重,比如引入售后服务等作为中标参考因子进行综合评价,引导企业理性报价。同时,要形成行业成本价格体系,防范恶意低价投标。
当前,售电市场还处在成长期,多借鉴和引入相关经验,提早规避恶性竞争,将有助于电力交易市场稳定长久运行。《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