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围城是形势,垃圾分类是趋势,对不少城市而言,可燃烧、填埋处理的空间越来越小,要想获得成功“突围”,无疑通过垃圾分类实现变废为宝、总体减量、无污染是打赢这场垃圾围城攻坚战的关键性“战略”。
在部分国家,垃圾分类对群众而言已然入心入脑习惯成自然。众多经验告诉我们,实现垃圾分类,需要政府推动,亦需要群众配合,同时还需要市场发挥作用。2017年3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发布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提出“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按照污染者付费原则,完善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早在2015年,广州便出台《广州市购买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扶持第三方参与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利用,走出了一条以物质回收利用促进垃圾分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可见,注重利用市场、经济的手段促进垃圾的源头减量,支持一批有一定基础、企业前景好、生产工艺先进和带动力强的企业,建立现代垃圾处理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形成垃圾处理的新业态,正是广州垃圾分类颇具成效的“秘诀”与经验。
企业化运作,第三方参与,不仅可以实现节约成本,垃圾变宝,更是解决了源头分类督导的人力问题,解决了源头分类服务的财力问题以及解决了分类垃圾逆向物流的断链问题,可谓政府、群众、企业的三方共赢。
在宁波,亚太酒店物业公司的“小手拉大手”行动,不失为垃圾分类、源头治理的有效经验,通过教育引导小朋友的方式,借此影响其父母、亲朋、友邻等提升垃圾分类意识,形
成垃圾分类习惯,在其服务下的多个社区4000余户居民已然成为垃圾分类的“样板户”。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部门配合、全民参与,是实现垃圾分类的不二法则,期间不妨多给市场一点时间与空间,鼓励更多企业参与其中,充分发挥“产学研”优势,不断拓展和延伸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率,最终实现企业盈利发展,社会环境优美,群众宜居生活,垃圾围城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