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各国的共同选择,长期以来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传统化石能源体系带来的气候和环境问题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一场能源转型浪潮席卷全球。作为最大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国,我国进行能源转型对世界经济的繁荣、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报告还要求“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以风能、太阳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产业。
在党中央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装机规模跃居全球之首,产业链趋于成熟,技术创新能力走在世界前列,一批有实力的企业能够在国际舞台上与国外企业展开同台竞技,“中国造”屹立于近200个国家和地区。
同时,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开始显现。相关研究表明,2015年,我国风电、光伏共替代化石能源6000万吨标准煤,到2030年将达到3亿吨标准煤,节水36亿立方米,相当于2亿人口全年的基本用水量。相较于煤电,2015年我国风光发电的外部环境收益为0.16元/千瓦时,2030年这一收益将达到0.3元/千瓦时,届时风光发电预计带来的外部环境收益合计4560亿元。据测算,2016~2030年,风光发电累计拉动投资约5.4万亿元,拉动总GDP增长约14.3万亿元。社会效益更加明显,除了以低成本解决无电地区用电问题,据可再生能源署统计数据,2016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创造就业岗位360万个,其中风电带动就业50.9万人。
作为一名风能人,我由衷为产业过去一年的惊艳表现感到自豪。政策环境不断改善,多项保障举措出台,力促风电健康发展;弃风限电问题受到党中央领导高度重视,相关专项解决方案印发。市场方面,整体布局持续优化,低风速风电开发如火如荼,海上风电驶入快车道,分散式风电引发关注;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自愿认购正式启动,有效解决补贴资金来源问题。
技术层面,创新无处不在,技术迭代速度加快,新产品层出不穷。依托创新,度电成本进一步下降。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风电项目电价与当地燃煤发电电价相当,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展望未来,国际化、定制化、智能化、互联化和服务化的趋势已经日趋明朗,这会成为产业下一个阶段发展的主线。行业将深度拥抱数字化技术,依托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为国内客户提供更加智能和个性的整体解决方案,显著提升开发效益。在这个过程中,创新将起到支点的作用,提升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创新能力会成为行业增强竞争力的法宝。为此,既需要企业将互联网创新基因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加大研发投入,更离不开国家大力支持,从政策层面为创新营造良好的氛围。
依托绿色发展构建生态文明是中国梦的核心要义,也是开启新时代美好生活的一把“钥匙”。这就要求必须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因为它是我们通过能源转型来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主要途径。为此,我们呼吁政府、企业、民众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入到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队伍中,以实际行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美丽中国的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