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色怡人的大鹏新区较场尾。
位于大鹏新区水头村北面的一座山头,曾经是远近闻名的垃圾填埋场。记者近日来到这里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山坡上绿草茂盛,春意昂然,放眼望去海上碧波荡漾,草绿、天蓝、水碧,一座生态公园展现在眼前。
这只是深圳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作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循环经济和低碳试点城市,深圳出台一系列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政策和措施,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突出绿色引领,从节能减排、发展绿色交通,到构建现代绿色产业体系的系列创新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从绿化面积到水质达标,再到海洋保护、节能环保和低碳出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推动深圳经济转型升级,成为打造深圳生态文明的“绿色引擎”。
实现经济质量和生态质量“双提升”
记者从深圳市发改委了解到,2017年深圳万元GDP能耗、水耗预计分别下降4.2%和10.3%,PM2.5年均浓度28微克/立方米,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等各个生态环境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城市前列,实现了经济质量和生态质量的“双提升”。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深圳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加速体制机制创新。
深圳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来源于好的创新制度。深圳始终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率先制定了《深圳经济特区循环经济促进条例》《深圳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深圳经济特区建筑项目环境保护条例》《深圳经济特区碳排放管理若干规定》等法规,出台了《深圳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深圳市绿色建筑促进办法》等规章,印发了《深圳市“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实施方案》《深圳市“十三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实施方案》等,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愈发完备。
早在2014年,深圳已将节能环保产业列为全市第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深圳市发改委所提供的资料显示,2017年,深圳从事节能环保产业相关企业超过2000家,规模以上节能环保企业超过490家,产业增加值671.1亿元,增长12.7%。在高效节能领域、先进环保领域、资源循环利用领域均居全国领先水平。“计划到2020年,将深圳打造成我国重要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和创新中心。”深圳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一花引来万花开。在一系列产业发展规划和创新创业政策引导下,深圳迸发出强大的创新能量。近年来,深圳市在节能环保产业涌现出众多骨干企业,光是该行业的上市公司就超过50家,并拥有一大批具有创新优势、综合实力强的龙头企业,以及增长潜力大的中小企业。在高效电机控制系统领域,拥有汇川、英威腾等;在半导体照明领域,拥有万润、九州、瑞丰、雷曼等;在水处理领域,拥有水务集团、光大环保等;在废弃物处理领域,拥有东江环保、能源环保、格林美、嘉达高科等;在节能环保服务领域,拥有铁汉生态、达实智能、世纪天涯等。
在节能环保服务业,深圳企业优势突出。目前深圳有节能服务公司超过150家,城市综合节能规模、建筑节能、工业节能等领域设计开发能力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环保服务业已形成核心竞争能力,在城镇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工业污染治理等重点领域发展迅速,形成了一批包括系统设计、设备成套、工业施工、调试运行、维护管理的专业化、社会化环保服务的总承包企业,成为深圳绿色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如今,高附加值、绿色、低能耗产业成为深圳新的“增长极”。
绿色公交成深圳亮丽风景
在深圳,只要你乘坐公交车出行,一定会踏上低碳、零排放的“绿色之旅”。记者从深圳市发改委了解到,随着新能源汽车推广步伐的加快,到去年9月底,深圳公交特许经营企业公交车纯电动化率达到100%。
随着绿色出行的理念深入人心,深圳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进展顺利。目前,深圳全市已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超过12万辆,其中包括1.6万辆纯电动公交车、1.3万辆纯电动出租车、4.9万辆新能源私家车等。 在深圳市区,电动公交车、电动出租车、电动物流车等新能源汽车在大街小巷穿梭;立在路边的一个个充电桩,也成为当地一道特殊的风景……
“在推广新能源汽车之前,虽然深圳公交车、出租车数量只占全市机动车总量的约1%,但行驶里程和污染物排放量却占30%以上。”深圳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推广新能源汽车后,节能减排效果明显。以深圳巴士集团为例,该公司纯电动公交车累计行驶里程约3.2亿公里,节约燃油约11.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6万吨,“深圳计划到2020年,实现出租车100%纯电动化。”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 2015年以来,针对燃油深圳公交大巴等排放量大、尾气污染重等问题,深圳集中全力推广纯电动公交大巴、出租车。针对纯电动公交大巴制定专项运营补贴政策,加快纯电动公交车的推广使用。2017年6月,深圳巴士集团成为了全球第一家实现纯电动化的公交大巴企业。
该公司共运营纯电动公交车5698辆,其单车最高行驶里程约48万公里,单车节省燃油约174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40吨。
安全、高效的充电设施,是加快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的保障,为此,深圳市新能源汽车财政扶持政策重点向充电设施建设倾斜,加大对充电设施建设的补助力度。同时,针对停车位资源严重短缺,慢充桩利用率低等现状,试点推广集约性柔性充电堆技术,以快慢一体化的充电设施建设逐步替代原有的快充、慢充电设施分类建设,提高快充电设施比率和使用效率,减少充电设施的土地使用,创新充电设施的建设模式。如南方电网“变电站”加“充电站”模式,深挖现有变电站土地及供电容量潜力,同时进一步促进无线充电设施的研发使用;在应急期间或区域性扎桩区域,引入移动补电机,为电动公交大巴提供多元化充电方式,充电设施的建设逐步注重数量扩张向注重使用效率转变。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在大大加快深圳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步伐的同时,也让“深圳蓝”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去年,深圳PM2.5年均浓度为28微克/立方米,成为全国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之一。
垃圾填埋场变身生态公园
如果说深圳是国内的经济特区,那么大鹏是深圳经济特区中的生态特区……该区凭借生态文明探索去年生产总值达330亿元。
据大鹏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因为要保护森林和海洋,也就意味着大鹏新区葵涌、大鹏、南澳三个街道的居民,基本上不能做砍树、种菜、海域养殖、开水上餐厅等破坏生态环境的事情。为保护生态环境,从2007年起,在大鹏新区有三个街道共1.6万居民,每个月人均都能收到生态补贴1000元,这也是深圳走在全国前列的另一项机制。
生态旅游业成为深圳绿色发展的一道靓丽风景。以大鹏新区为例,借助绵长优美的海岸线、大鹏半岛“山海相依、水火共融”的奇特地理景观等自然资源,大鹏新区实施全域5A战略,年接待游客已超过千万人次,年旅游业总收入突破50亿元。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大鹏新区多措并举,不遗余力。
以大鹏新区水头村北面的垃圾填埋场改造为例, 作为水头垃圾填埋场项目负责人,佘高红介绍,这座占地面积约2.2万平方米的垃圾填埋场从1992年开始,一直承担着大鹏辖区的垃圾填埋任务。而到了后期,这座垃圾山存在溃坝的危险,填埋垃圾产生的沼气也有了爆炸隐患,整座垃圾山更是臭不可闻,引发周边居民的集体投诉。
针对这样的情况,从2016年开始,大鹏新区开始立项整治水头垃圾场,经过一系列山体边坡治理工程、旧垃圾坝拆除工程、垃圾锥坡整形工程、封场覆盖系统工程等,最终于去年10月工程完成竣工验收。“我们计划借鉴国外将垃圾填埋场改造成生态公园的例子,对这里做无害化改造,”大鹏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当地环保水务部门通过前期调研,历时15个月,一方面在垃圾堆铺上防渗膜,另一方面建设排水管。现在的水头垃圾场已经闻不到臭味,也解除了溃坝的危险。大鹏新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虽然目前不可能将这座垃圾山再次开发建设,但建成公园是变废为宝的做法,也是国际上通用的方法,未来希望这里能成为深圳市民观光看海的好去处。
在龙岐湾畔较场尾民宿小镇,错落有致、各具特色的民宿与美丽海景完美融合。“随着海滨旅游的兴起,较场尾民宿业发展迅猛,2016年入住游客约9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5亿元。”环龙岐湾景区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胡勇说。
“大鹏新区排牙山-七娘山节点生态恢复工程”是深圳市第一条完全意义上的生物廊道,该项目位于排牙山和七娘山衔接位置,靠近南澳镇,是深圳市生态安全廊道体系内20个重要生态节点之一。该项目位于大鹏半岛南澳北部山隘,坪西公路横过,节点东、南、北三个方向的边界皆位于基本生态控制线内,节点最窄处宽870米,占地面积132.92公顷,建设面积约100公顷,项目投资8342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土方、桥梁、植被恢复及配套设施等工程。项目建成后将是保证大鹏半岛南北向连通的重要生物通道,可促进物种交流,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是新区贯彻“保护为先”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
生态文明建设的全力推进,使大鹏半岛越变越美,现在深圳大鹏新区的空气优良率达到97.5%,当地空气质量连续三年排在全省第一。(记者 程连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