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污染监测]用大数据找出“罪魁祸首”
“科学选择大气环境监测点,实施目标管理,根据各个监测点的环境特点,有针对性地布置监测仪器,全部联网运行,实现数据共享。”省政协委员、中科院安徽光机所光学遥感中心副主任方勇华在会上表示,借助大数据和云分析计算技术,对所有监测点的数据实现同步在线分析,及时找出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并根据不同污染源采取针对性措施,实现治理工作常态化。
目前,光化学烟雾、霾污染、酸沉降等多种问题并存,大气污染成因十分复杂。由此,他还建议,结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建设,针对复合型大气污染开展系统的实验模拟研究。“利用实验模拟设施,预测不同区域背景下大气复合污染及其环境效应的发展趋势,并提出控制思路,为政府部门制定有效的控制战略提供技术支撑。”方勇华说。
[谈污染治理]不搞大拆大建的破坏性开发
“为什么以前的水很清、天很蓝,而现在的黑臭水体和雾霾治理形势严峻,那是因为人与环境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了。”安徽省政协委员崔执凤说,城市要可持续发展,需要探寻与环境平衡共生的和谐方式,而“平衡”的关键就是构建一套以“道法自然”为核心思想的生态循环管理系统。“例如我们应该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河湖生态环境修复、城市功能区环境规划等科学方法,打通人与自然环境的原生态循环链,而不是搞大拆大建的人工景观或者违背自然规律的破坏性开发。”
[谈治污手段]建立污染企业“黑名单”
“我们必须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火电、钢铁、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引导企业落实烟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技术改造项目,对达不到标准的落后产能坚决淘汰。特别是对‘小散乱污’企业,要全面、反复排查,确保不遗漏、不回潮。”安徽省政协委员段丽琼建议,打造执法“利剑”,加大环境监察执法力度,建立污染企业“黑名单”,对存在严重环境违法行为或拒不履行整改义务的,在企业融资、银行授信、高级管理人员出行等方面予以限制,让企业不敢污、污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