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热点事件看现阶段环境与经济关系的复杂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在铁腕治污的高压态势下,“环保致经济下行”“环保用力过猛”“顾环保、不顾民生”等论调及热点事件时有出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度成为社会热议话题。从四川的情况看,2017年四川实现了省级环保督察“全覆盖”,又接受了中央环保督察,大量环境问题整改,大量“散乱污”企业关停,引起了一些质疑。
纵观这些舆论热点事件,一般是在环境监管执法日趋从严的情况下不停出现、以不同面貌出现,且大都“挟裹”着广泛的舆论争议,社会各界对此认识不一。这充分反映出现阶段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复杂性、反复性和曲折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4方面:
第一,我国当前正处在特殊的历史阶段。一方面,依靠资源消耗、不计环境成本来促进经济增长的局面已成为过去;另一方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虽已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但还没有成为各级政府、企业、公众的行动自觉。从普遍共识到行动自觉,仍有一段艰辛历程。
第二,黑色增长尚未完全“断奶”。在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仍有一些地方和企业没能找到正确的发展方法和路径,也不愿轻易让渡既得利益,缺乏责任倒逼、主动担当和内生动力,对过去轻易获利的黑色增长方式、传统路径抱残守缺,可以说从内心深处尚未完全“断奶”。因此,一旦遇到环保力度加大,就会怨声载道甚至无法承受。
第三,要改变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我国还处在阵痛期。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阵痛期:如果纵容那些长期依靠环境成本获取发展空间的企业,就会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影响市场秩序,阻碍技术进步,对环境守法企业也不公平。现在,要把黑色增长转变为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就是要纠正发展方式、强化环境监管执法力度,遏制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当然,任何既得利益的调整都会不可避免地出现阵痛。阵痛期内,难免有地方会不适应。
第四,优良经济质量和优良环境质量的内在统一性尚未完全形成。优良经济质量和优良环境质量呈正相关,是内在统一的。要以最小的环境代价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经济质量要更高,同时环境质量也要更好。当前,这“两个质量”的内在统一性和关联度尚未完全形成,因此,在奋力推进“两个质量”统一的进程中,受挤压的利益主体难免有分歧。
当前,我国正处于化解短期增长压力、转变发展方式、强化污染防治的攻坚期和相持期,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在一段时期内仍是舆论的热点。在这一阶段,更需要我们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坚定不移推进发展转型。
从四川实践看环保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正相关
2017年,四川环保经历了重大转折。在省委、省政府的统筹布局和高位推动下,借势中央环保督察和省级环保督察全覆盖,环境保护责任和压力层层传导到各级党委、政府及各部门,全省上下共抓生态环保工作的力度前所未有。围绕改善环境质量这个总目标,各级党政领导既挂帅又出征,坚持督政、督企并举,从严监管、从严执法,以“零容忍”的高压态势坚决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大力关停淘汰“散乱污”企业,以扎实有力的措施抓好环境问题整改。
在加大环保力度的情况下,环保影响发展和民生的声音一度出现。但四川的实践证明,加大环保力度不仅没有影响经济,反而带来了环境与经济的双向利好。一方面,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省PM10、PM2.5平均浓度同比双下降,优良天数同比上升,劣Ⅴ类水质、国控断面、出川断面水质目标任务完成,国家考核指标全面完成。另一方面,纵观全省经济发展,不仅没有因为加大环保力度而受影响,反而呈现出增速稳中有进、质量稳中向好的态势,在保持经济总体稳定的同时,全省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投资结构、新旧动能转换方面取得了可喜进展。
四川加大环保力度不仅没有影响发展,反而倒逼经济“丢包袱”、转方式、调结构,提升了发展质量,实现了环境改善、经济增长、民生福祉的同频共振。四川的实践充分说明,强化环保和推进高质量发展完全可以协同并进、取得双赢。
推进高质量发展,环保部门还有哪些作为?
生态环境保护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作用日益凸显。推进高质量发展,环保要有更大作为。2018年,四川环保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一是运用好环境法律法规和政策,增强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使绿色发展成为普遍形态,核心是形成内生动力机制,通过体制机制让追求绿水青山成为市场主体的自觉行为。2018年1月1日起,对四川省来说,生态环保领域有3项重大改革,为强化环保、推进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契机:其一,环境税正式开征,促使环境外部成本内化,倒逼高污染、高耗能产业转型升级,倒逼结构调整和方式转变;其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在全国试行,将彻底改变环境污染者违法成本低、受损生态权益难以得到有效救济的局面;其三,新修订的《四川省环境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条例》进一步理顺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并辅之以一系列法律保障。
二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安全的土壤等这些优质生态产品,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与每个人的生存环境休戚相关。扩大优质生态产品有效供给的必要条件是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需要继续举全省之力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加强生态系统保护,维护好“四区八带多点”生态安全格局,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三是提高环境准入门槛,进一步优化发展布局和结构。结构性矛盾是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高的主要原因,也是改善环境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无论是高质量发展还是环境质量改善,都必须从产业布局、结构调整抓起。抓结构、调布局,环保领域关键是要强化源头控制,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严格颁发“准生证”,促进新增产能更优、新增产品更好,将不合格企业拒之门外。要强化战略环评和规划环评,将“三线一单”硬约束作为综合决策的前提条件,将源头严防落实到产业规划、城市规划和区域流域规划中。抓紧出台严于国家标准的地方环保标准体系,制定地方标准规划,逐渐加严排放限值要求,倒逼企业改造升级、主动治污。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逐步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评价体系,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评价结果,实施针对性环境管控措施。推进设立城市环境资源上线,用硬性环境指标控制城市人口、产业、商贸、物流等适度规模,优化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的城镇布局、产业布局。
四是深化环保督察,强化环境执法,引导和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当前,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在供给侧,高质量发展的一大瓶颈也是供给体系质量,要在显著增强经济质量方面取得突破,就必须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环保部门通过严格执法,淘汰落后产能,减少低水平或者无效供给,可为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培育新动能、新增长点,保障和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因此,要继续从严环境执法,全面提升执法水平,用足《环境保护法》及其四个配套办法,加大环境违法处罚力度,长期保持执法高压态势。继续深入推进环保督察,形成长效机制,确保环境问题整改不断线,形成责任倒逼,促进企业转型升级。通过强化执法和督察,破除企业侥幸心理,引导并倒逼其走上依靠技术进步开拓市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五是以公众绿色消费为引导、政府绿色采购为激励,带动绿色化生产、绿色化改造和绿色产业发展。四川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推动企业绿色化改造、绿色化生产和绿色产业发展。对此,应抓紧研究制定政策支持措施和标准规范,加快激发和释放绿色驱动红利,推进以绿色生产—绿色采购—绿色消费为重点的绿色供应链环境管理,加快构建绿色供应链产业体系。要以公众绿色消费为引导、政府绿色采购为激励,利用市场杠杆效应,带动和倒逼产业链上下游绿色化生产、绿色化改造。与此同时,要大力推动重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资源循环低碳产业、节能环保技术领域的各项投资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环保工程项目,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形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新动力、增长极。
作者系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党组书记、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