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特高压交直流工程全面竣工。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包括国家电网公司“四交四直”特高压工程在内的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2条重点输电通道,肩负着推动能源转型升级、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使命。
“有没有感觉到,今年的雾霾天确实变少了?”入冬以来,类似这样的直观感受反复被人们提起。
不同于往年的雾霾肆虐以及民众对环境满意度的断崖式下跌,今年冬季,雾霾天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减少。
12月21日,环境保护部发布的数据给出了佐证。
今年11月,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9.2%,同比上升6.3个百分点。PM2.5浓度5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5%。1~11月,PM2.5浓度4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7%;PM10浓度7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7%。
而这其中,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改善明显,13个城市11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68.5%,同比上升31.6个百分点。PM2.5浓度6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1.2%。
政府对于大气污染治理的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均前所未有。
有专家指出,频繁出现的雾霾天气,本质上是能源资源禀赋“先天不足”与能源发展方式“后天失调”这一矛盾的集中暴露。治理雾霾,根本出路是转变能源发展方式,优化能源结构布局,实施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
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全面淘汰和替代低效、重污染的传统用能方式,通过5年时间较大幅度减少重污染天气。
2014年5月,包括“四交四直”特高压工程在内的12条重点输电通道纳入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这12条输电通道将京津冀鲁、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和北部、西部、西南能源基地相连,形成了一幅自北向南、自西向东的清洁电能输送蓝图。这张蓝图可帮助东中部地区每年减少发电用煤2亿吨,PM2.5浓度降低4%~5%。
已经全面竣工的“四交四直”特高压工程,包括淮南—南京—上海、锡盟—山东、蒙西—天津南、榆横—潍坊4条特高压交流工程,宁东—浙江、晋北—江苏、锡盟—泰州、上海庙—山东4条特高压直流工程。加上为解决甘肃清洁能源外送和东北“窝电”问题建设的酒泉—湖南、扎鲁特—青州特高压直流工程,这10项特高压工程总投资2200亿元,途经16个省(市、自治区),新建1.6万公里特高压线路,新增换流(变电)容量1.74亿千伏安。
10条贯穿中国东西部的输电大动脉,一头牵着西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另一头连着东中部地区雾霾治理。条条银线将西部无限“风光”顷刻转化为清洁电能,为受端地区源源不断地输送“绿电”。
据测算,10项工程全面建成投运后,将增加东中部地区受电能力8000万千瓦,每年可减少燃煤运输1.8亿吨,降低PM2.5浓度4%~5%,有效满足京津冀鲁、长三角地区的用电需求,促进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目标的实现。
这空中传来的“绿电”,已在我国清洁能源应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天津是锡盟—山东特高压交流工程的途经点和蒙西—天津南特高压交流工程的落点。得益于“蒙电入津”,天津可节约煤炭消费9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750万吨、二氧化硫4.4万吨、氮氧化物4.6万吨。此外,将远距离输煤调整为远距离、高效率输电,不仅降低了运输成本,还有效避免了运、储环节的扬尘污染。
如今,千里之外的浙江,宁东—浙江特高压直流工程也已投运接近一年半的时间。受端站绍兴换流站累计受入电量239.28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燃煤消耗73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33.88万吨。据浙江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交易结算处透露,今年1~11月,该工程送到浙江电网的电量中,有21亿千瓦时属于调度弃风弃光的现货交易。如果没有特高压直流送出,这些电能都将白白浪费在西北。
而缓解弃风弃光矛盾,破解能源基地“窝电”困局,正是“四交四直”特高压工程的另一个重要作用。
在这10条特高压工程的另一端,是我国西部、北部的大型能源基地,以及亟待外送的庞大的清洁能源资源。
这些国家规划建设能源基地,与东中部负荷中心的距离一般在800~4000公里之间。满足大规模的“西电东送、北电南供”需求,“四交四直”功不可没。
上海庙地处内蒙古鄂尔多斯,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五大综合能源基地之一,具备大规模开发风电的条件。上海庙—山东特高压直流工程投运后,将使大规模电力外送成为可能。工程在能源开发环节上实现了清洁替代,促进了内蒙古能源基地集约化开发和清洁能源外送,推动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纳入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特高压输电通道全部建成,“西电东送、北电南供、水火互济、风光互补”的能源互联网新格局、全国范围资源优化配置新平台初步形成,在解决“三弃”问题的同时,将有效解决雾霾难题,打赢蓝天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