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新造车势力陆续登场 老牌车企“火拼”还是“智取”?

2017-12-08    来源: 中国汽车报
0
[ 导读 ]:近年来,在向新能源汽车时代转变的过程中,新造车势力不断激增。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新造车企业已突破60家,并仍在不断增多。日前,在

近年来,在向新能源汽车时代转变的过程中,新造车势力不断激增。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新造车企业已突破60家,并仍在不断增多。

日前,在工信部发布的第11批新能源推广应用目录中,长江汽车赫然在列。目前,15家获得发改委颁发生产资质的企业中,通过工信部批准的企业已从原来的4家增加到了5家。同日,威马汽车再获融资,至此共融超120亿元,本月新车将亮相。此外,蔚来汽车ES8也将于本月上市。新造车势力,正以破竹之势组团杀入汽车市场。

近年来,在向新能源汽车时代转变的过程中,新造车势力不断激增。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新造车企业已突破60家,并仍在不断增多。

虽然目前新老造车势力的对撞尚不明朗,但可以看到的是,处于百年难遇的行业大变革时期,汽车制造所涉及的领域将更为复杂与多元化。在这个领域,一场旷日持久的新老势力“围剿”与“反围剿”正在展开。

新老势力对抗 各显奇招

电气化、自动化和互联化作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在过去几年吸引了大量传统车企和零部件厂商积极布局,迎接未来新趋势,同时也催生了一批新兴造车公司。那么,新造车势力如何与拥有几十甚至上百年造车经验的传统车企竞争?传统车企又如何应对新造车势力的冲击?

不可否认,在智能化、电气化以及自动驾驶等风口来临之际,这些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新造车企业面临的最大“麻烦”,还是来自那些在他们看来有些守旧、受制于体制而缺乏快速“掉头”能力的传统车企。

对于传统车企来说,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压力也不小,但他们不惧怕新造车企业。“之前,产品没实现量产时,有关产品的一切只能靠猜,我们的压力比较大。现在,产品实现量产,我们总算吃了一颗‘定心丸’。”一位自主品牌车企的内部人士表示。

“如果非得找出这些新造车企业的一点优势,那么我认为他们的优势只有专注。对他们来说,目标很明确,造的就是新能源汽车。而传统车企,虽然也在加快转身,但至少在未来10年内,他们还是要继续在传统燃油车上继续投入,新能源汽车不会是他们惟一的方向。”一位业内人士说。

面对传统车企的挑战,新造车势力也有其应对之策。与传统车企相比,这些新造车势力采取了一种完全不同的“造车”思维和“商业化”玩法,对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营销方式等进行创新,以探索中国汽车产业的新方向和新可能,为中国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实现“弯道超车”提供新的路径。

“造车新势力所造的车必须非常好,这是基础。此外,围绕车的使用,以及展开的服务也十分关键。不只是车本身需具备智能功能,还要促进车人、车车互联,把所有的服务组织起来,围绕着车主而存在。” 蔚来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秦力洪认为,新造车势力要在竞争中生存并获胜的关键,是如何用更成熟的技术、更好的性价比,来切实解决消费者的需求,打中消费者的痛点。同时,除了好的产品,新造车企业还要在商业模式上有所创新,灵活性与差异化也是新造车企业的一大优势。

对此,威马汽车董事长兼CEO沈晖表示,基本上,我们这类企业在欧美是没办法生存的。在中国市场有三类汽车企业:跨国企业、国企和民企。对我们威胁最大的是民企,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他们该犯的错都犯了,都很牛。传统车企积累得越多,反而可能是包袱,或是限制。在此情况下,我们只要下足功夫,愿意在团队、资金、技术投入等方面形成差异化,是可以慢慢发展并生存下来的。

未来须打持久战 见招拆招

随着市场形势逐渐发生变化,新造车企业面临的内部与外部竞争越发激烈。对于这些新造车企业来说,除了须尽快弥补与传统车企之间的差距,提升产品力将是新造车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任务。在产品量产之后,实力比拼还将持续到营销、服务、品牌建设等后续环节。

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李斌表示:“当量产车真正推出以后,企业需要具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

近年来,在向新能源汽车时代转变的过程中,新造车势力不断激增。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新造车企业已突破60家,并仍在不断增多。

在所有新造车企业各自加紧完善自身的同时,也有观点认为,新造车企业应该抱团寻求发展契机。奇点汽车创始人兼CEO沈海寅认为,如果新造车企业能在采购、研发等方面组成联盟,那么各家的竞争就在于企业对用户、商业模式、运营的理解。新造车企业可以把精力更多地放在用户体验、提升核心竞争力上,这也有利于行业的发展。

太行汽车创始人、董事长祁国俊表示,企业具有团队、技术、产品优势,但缺乏金融、流通、营销领域的优势。如果新造车企业能够强强联合,实现合作共赢,相对来说能够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就目前情况来看,新造车企业建立联盟并不容易。但传统车企与互联网企业深度合作、共同研发的案例却越来越多。传统车企进一步完善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板块,其对新造车企业形成的压力就更大。那么,对于这些初入汽车行业的新造车企业来说,抱团取暖应对压力的需求就更加紧迫。

有业内专家表示,近两年,无数新汽车品牌的出现出人意料。中国汽车市场体量庞大,电气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也吸引了更多资本进入。虽然市场需求催生了这些新造车企业,但并不代表他们就都能站稳脚跟。未来,新造车企业与传统车企将“短兵相接”,双方的比拼也将是全方位的竞争,谁在产品定位、技术开发、营销策略,品质提升更胜一筹,谁更能贴近消费者的需求,谁才能成功。而对于目前就已经处于劣势的新造车企业而言,其造车之路任重道远。

 
 
[ 皇家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