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行的第七届中国智能产业高峰论坛上,有关专家提出,近年来,我国从制造到“智造”的脚步不断加速,自动化、智能化在制造业表现显著。我国将成为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到2030年争取每1万名产业工人拥有工业机器人数量达到300台。日前,记者来到我国重要的洁能环保循环经济生产基地——亿利洁能(600277.SH)达拉特分公司所在的内蒙古达拉特产业园,对智慧制造一探究竟。
虽是早晨,但在亿利洁能达拉特分公司的货场,等待装运电石的货车已经排起了长队。司机王义峰像往常一样打开手机APP,看到派给自己的任务单,点击“承运”,很快就能装车了。这个APP叫做“亿兆物流平台”,是一个第四方物流电商平台,从电石公司申请发货,一直到货物送达、司机提现,全流程电子化操作。“以前靠打电话、下纸单,现在只要用手指点一点就行了,真方便!”王义峰高兴地说。
这是亿利洁能智慧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出炉机器人打造出炉技术3.0
亿利达拉特公司是我国电石行业标杆性企业。中午时分,恰好有一批电石产品出炉,记者现场观摩了“开眼”操作。在距电石炉几米远的中控室内,操作员坐在电脑前,通过摄像头多角度观察出炉口的情况,再通过操纵手柄,指挥炉口的机械手工作。“这是2015年引入的出炉机械手项目,当时是全行业第一家,来参观的同行络绎不绝。”该公司副总工程师李小军向记者介绍,电石出炉经历了3个阶段:最早完全依靠工人手拿铁锹、铁纤操作,效率低,且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引入机械手,属于半人工半机械状态,还需要有工人在出炉区配合机械手工作;今年该公司推行“出炉机器人升级改造项目”,打造出炉技术3.0版本。
在二期中控室,记者看到了这个新系统的雏形。宽敞明亮的中控室集纳了电石生产线上的所有控制单元,从原料精选、输送,到配料、生产、出炉,全流程远程电子操控,实现了工厂横向、纵向和端对端的高度集成,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提升运营管理水平。
新的出炉机器人正在调试阶段,将于近期正式投用,届时出炉区将完全不需人工值守,一台炉子的用工量将由7人减少到两三个人,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消除安全隐患。
电子巡检为企业装上“千里眼、顺风耳”
过去亿利达拉特公司实行人工巡检,存在夜晚不方便、部分区域存在危险因素等问题。今年,该公司推行“电子巡检监控平台”建设,在厂区内需要看油位、听响声的地方,广泛安装了摄像头、声音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全部连接到中控室,工人只需要坐在中控室,就拥有了监控全厂的“千里眼、顺风耳”。
据悉,电子巡检系统在全国电石行业尚属首套,目前已在该公司一分厂安装完毕,将于近期开始示范使用。
“洁能环保行业流程复杂,很多原料和产品属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环保风险高。推进智能制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比其他行业更为突出。”亿利达拉特公司总经理魏强介绍,今年公司的技改重点就是瞄准“三化”:智能化、自动化、无人化。
该公司自2009年成立之初,就把技术创新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专门设置了技术部,配置了专管技术的厂领导。自成立以来,公司累计投入7400余万元用于技术创新,落实26项重点技改项目,每年可为企业带来4000余万元的经济效益。
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随着智能制造的加快推进,亿利洁能达拉特分公司的发展也插上了智慧的翅膀。目前,该公司电石满产满销,产量逐年提升,超出设计能力;同时,生产能效大幅降低,连续三年被评为“行业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入围“中国石油和化工民营企业百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