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储能是解决弃风弃光的最优方式吗?

2017-11-15    来源:中国节能网
0
[ 导读 ]:多年来悬而未决的弃风、弃光痼疾,依旧是制约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最大障碍。日前,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联合下发《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实施

多年来悬而未决的弃风、弃光痼疾,依旧是制约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最大障碍。日前,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联合下发《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实施方案》,文件中提到要通过完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机制、充分发挥电网关键平台作用、加快完善市场机制与政策体系等来解决弃风弃光难题。文件中还提到要加快微电网、储能、智慧能源、新型调相机等关键技术攻关和应用。

有人认为,化解弃风弃光,突破行业困局,储能技术无疑将发挥重要作用。储能有多种用途,是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不连续、不稳定、不可控性,实现跟踪计划发电,实现安全稳定供电的必要手段。

但也有人认为储能或许并非是解决弃风、弃光最经济有效的途径。因为储能可用于平滑短期波动,而现在弃风是季节性和结构性因素导致的,弃风弃光的核心问题在于外送通道不畅、本机负荷不足,外地用电需求不振,作为短期负荷缓冲调节增强电网友好的措施可以,要解决电力供需结构性问题,有些缘木求鱼。

那么到底储能能够解决弃风弃光问题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弃风弃光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在笔者查阅了大量资料之后,得出的结论几乎都集中于当前电力市场体制机制没有理顺,没有按照效率原则来分配电力生产和消费权。欧洲、北美和中国的电力系统从规模上、技术能力上均在一个量级上,然而欧洲和北美电网内非水可再生能源占全部电力消费的比例均数倍于我国,我国至今比例最高的内蒙古电网也仅仅相当于美国全国平均水平,与欧洲平均水平尚有距离。然而他们却早已解决了弃风弃光问题,其完善的市场机制是他们和我国最主要的差异。结论很明显,储能解决不了市场机制问题。储能的商业应用反而依赖市场机制问题的解决。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不考虑市场机制这样一个最主要的障碍,储能是否是一个用得上的技术手段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但是没有一种技术手段是普遍适用的,首先技术手段本身是有性能价格比的,其次技术手段的不当使用也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所以必须找到储能的合适市场切入点。

储能是解决弃风弃光的最优技术手段吗?

首先得有个明确的定义,什么叫“最优”?显然无论对于全社会的生产者还是消费者来说,以最小的经济代价解决问题的手段,就是“最优”的。这一点上,专用的储能技术和装备至少现阶段不但不是“最优”,也许还是“最劣”之列了。无论是化学储能的各种电池形式,还是压缩空气储能,成本至今居高不下,最乐观的估计,存取一度电的过程,其成本不小于0.6元。能够承受这样一个成本的需求,现今市场机制条件下,即使不是没有,也是极少量的。

而且电力系统需要的不是完整的“充放”能力,系统需要的是调节能力,也就是把负荷适时变大变小的能力和把发电适时变大变小的能力。这个能力是不是同一个设备提供的,其实完全不重要!

这一点在新下发的《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实施方案》中也得到了印证,方案中提到了多种解决弃风弃光的手段,但是储能仅仅在优化电网调度那一章节稍有提及,而且还仅仅是要加快储能等关键技术的攻关和应用,可见,当前储能技术和成本条件下,还并不是解决弃风弃光的最优手段。

但这并不是说储能就真的没用了。

储能有合适的应用场景,并且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适合储能的应用场景一定会越来越多。汽车动力电池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场景,本质上也算是一种储能。被替代的燃油成本足够高,以至于用电省下来的钱也许很快就能够支撑电池装备的成本。动力电池的可移动性也是这个场景下不可替代的特性。某些峰谷电价差很大的地区,用户侧部分目录电价价差能达到1元左右,似乎有储能的应用空间。当然还有随着分布式能源、微电网、多能互补等发展,储能的用武之地将更加宽广,我们期待储能爆发的那一天。

 
关键词: 储能 弃风弃光
0
 
[ 皇家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