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蒋学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源改革发展成就报告

2017-11-06    来源:能源研究俱乐部
0
[ 导读 ]:能源发展再上新台阶 体制改革更向新深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源改革发展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关键五年,

能源发展再上新台阶 体制改革更向新深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源改革发展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关键五年,也是我国能源改革发展的关键五年。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战略思想指引下,能源供给侧改革持续深化,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能源体制改革加速推进,能源技术革命持续前行,国际能源合作全面深化,取得了能源发展的新成就,展示了能源改革的新面貌,打开了能源未来的新局面。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今年6月在《中国电力报》刊文指出,近年来,全国能源系统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革命的重要论述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化认识理解、强化思想引领,深入推动落实、加快转型步伐,能源发展改革实现新跨越新突破,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支撑。

一 能源战略思想逐步成型,“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成能源发展总纲

能源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动力,持续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健全能源、水、土地节约集约使用制度”,“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

2014年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战略思想,即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推动能源体制革命,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同年4月1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首次会议,要求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提高能源绿色、低碳、智能发展水平,走出一条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能源发展之路。

努尔•白克力指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五位一体,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其中,消费革命是关键、供给革命是基础、技术革命是动力、体制革命是保障、加强国际合作是新时期保障能源安全的客观要求。必须坚决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能源发展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建设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总体目标、“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能源发展国策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战略思想上来。

二 供给侧改革持续深化,能源结构更为优化,新能源发展可圈可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序推进。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了“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即“三去一降一补”。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此再加速、再深化,去产能、调结构、转型发展成效显著。

去产能防风险取得突破性进展。煤炭去产能方面,去年超额完成年底指标任务,达到2.9亿吨。今年计划去产能1.5亿吨,截至7月已退出产能1.28亿吨,完成全年任务的85%。“十三五”期间,拟化解淘汰过剩落后产能8亿吨。煤电防范化解产能过剩风险方面,去年取消15项共1240万千瓦不具备核准建设条件的项目。今年将淘汰、停建、缓建煤电5000万千瓦以上,其中首批关停煤电机组名单已出炉,共计472.1万千瓦100台机组。“十三五”期间,全国将停建和缓建煤电产能1.5亿千瓦,淘汰落后产能0.2亿千瓦以上。

能源生产结构持续调整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传统能源生产下降、新能源生产快速增长。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信息显示,2016年,全国能源生产总量34.6亿吨标准煤,比2012年下降1.4%。原煤产量2013年达到39.7亿吨之后,连续三年下降至34.1亿吨。2016年,原油生产约2亿吨,比2012年下降3.8%;天然气生产1369亿立方米,比2012年增长23.8%;全国发电量突破6万亿千瓦时,比2012年增长23.2%。核电、风电以及其他新型能源发电量达5120亿千瓦时,较2012年增长1.3倍。我国是全球最大能源生产国,去年占世界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约19%。

2016年,原煤在一次能源生产构成中占69.6%,比2012年下降6.6个百分点;原油占8.2%,下降0.3个百分点;天然气占5.3%,提高1.2个百分点;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占16.9%,提高5.7个百分点。截至2016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为16.5亿千瓦,比2012年增长43.5%。其中,核电3364万千瓦,增长约1.7倍;并网风电1.5亿千瓦,增长约1.4倍;并网太阳能发电7742万千瓦,增长21.7倍。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到36.6%,较2010年提高了9.5个百分点。截至今年6月,太阳能发电装机已突破1亿千瓦。

三 能源消费革命持续推进,能源消费增速得到控制,煤炭消费比重下降

党的十八大以来,能源消费革命进程不断加快,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深度实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下降明显。能源消费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传统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消费比重下降,非化石能源消费迅速增长。

能源消费增速得到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是我国能源消费革命的关键之一,自2013年1月部署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进展。官方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为43.6亿吨标准煤,比2012年增长8.4%;年均增幅为2.0%,比2005~2012年的年均增幅低4.3个百分点。其中,2015年、2016年一次能源消费增速仅约0.9%、1.4%,远低于2000年以来年均1.8亿吨的增长速度。按照规划,2020年、2030年能源消费总量分别控制在50亿吨、60亿吨标准煤以内。

能源消费结构不断改善。以风电、太阳能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持续快速发展,带动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持续上升,能源消费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数据显示,煤炭消费量在2013年达到42.4亿吨后,连续三年下降至37.9亿吨,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较2012年下降6.5个百分点至62%。2016年,石油消费约5.7亿吨,比2012年增长19.3%,占比提高1.3个百分点至18.3%;天然气消费2086亿立方米,增长39.3%,占比提高1.6个百分点至6.4%。2016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达到5.8亿吨标准煤,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13.5%,比2012年提高了4.1个百分点。全社会用电量5.9万亿千瓦时,增长19.4%。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22%,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降低。随着低能耗产业快速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更加优化,消费弹性系数明显降低。官方发布数据显示,我国2016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21,而2012年该数据为0.49,显然有大幅降低。从多年情况看,我国2013~2016年平均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29,比2005~2012年降低0.13。2005~2016年,全国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37.3%,其中2013~2016年同比分别降低3.7%、4.8%、5.6%、5.0%。

四 能源体制改革再掀高潮,电改试点遍地花开,油气改革蓝图绘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能源体制改革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先后完成了电力体制改革、油气体制改革两个顶层设计文件的研制、发布。各项改革工作持续深入推进,正朝既定的改革方向前行。

电力体制改革迎来新的春天。2015年3月,电改9号文作为顶层设计文件出炉,重启了一度沉寂的电力体制改革步伐,并让改革工作在两年内全面铺开。截至目前,电力体制改革试点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形成了综合试点为主、多模式探索的格局,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日益提高,极大释放了电力体制改革红利。输配电价改革试点已覆盖除西藏外的所有省级电网和华北区域电网,综合电改试点达到22个,售电侧改革试点达到10个,首批106个增量配电业务试点已公布,除海南外均已组建省级电力交易中心。输配电价改革后,平均输配电价比现行购销价差减少1分/千瓦时,核减32个省级电网准许收入约480亿元。

市场化交易电量不断扩大,促进用电成本下降。去年,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突破1万亿千瓦时,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9%,为用户节约电费超过573亿元;电力行业共降低企业用能成本1000多亿元。官方预计,今年市场化交易电量将达到2万亿千瓦时,占电网销售电量的比重达到35%,全年降低用电成本1000亿元。今年上半年,已执行的市场化交易电量平均降价4.7分/千瓦时,降低企业用能成本约230亿元。

油气体制改革绘就宏伟蓝图。中共中央、国务院已印发《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今后,将坚持问题导向和市场化方向,推进8项重点改革任务,即完善并有序放开油气勘查开采体制、完善油气进出口管理体制、改革油气管网运营机制、深化下游竞争性环节改革、改革油气产品定价机制、深化国有油气企业改革、完善油气储备体系、建立健全油气安全环保体系。

事实上,油气领域的部分改革任务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已在持续推动。比如,成品油定价机制不断完善,2013年缩短调价周期,2016年引入“地板价”机制;油气勘查引入市场化机制,新疆2015年首次公开出让4个油气勘查区;原油进口权、进口原油使用权逐步放开,惠及更多企业。今年9月,则进行了首次管道天然气竞价交易。

五 行业管理进行新探索,“简政放权”深度推进,规划引领更加到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能源管理体制、管理模式、管理机构的探索持续不断。此前,多围绕专业管理还是综合管理进行调整。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组建国家电监会后,能源管理又面临政监分离还是政监合一的问题。2013年,按照党的十八大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要求,《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出炉。根据方案,整合国家电监会、国家能源局组建新的国家能源局,从而形成“国家层面政监合一、地方层面政监分离”的格局,开启了我国能源管理新模式。

能源管理新机制初步完善。自重新组建以来,国家能源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主动简政放权,取消、下放的能源行政审批事项达到64%,取消了全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能源管理从原来的以行政计划和项目审批为主,向更加注重发挥能源战略、规划、政策和标准的引领作用转变,向更加重视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初步探索建立了规划、政策、规则、监管“四位一体”的能源管理新机制。

能源战略、规划引领作用更加突出。2016年底,作为贯彻落实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和国家能源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出炉。这是我国首个能源系统综合性中长期发展规划,也是我国首次对外发布国家能源战略。在此前后,由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组成的“1+14”系列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陆续面世,打造了近年来最为完整的能源规划体系,立体式、多层次实现了综合性与专业性、中期性与长期性、全局性与地区性相结合。

六 能源惠民力度加强,普遍服务水平再提高,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全面解决无电地区人口用电问题、大力推进城乡配电网建设改造和动力电全覆盖、加大能源扶贫工作力度,能源普遍服务水平显著提升,能源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社会民生,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提高。

三年行动计划,全面解决我国无电人口用电问题。截至2012年底,全国还有273万人口没有用上电,主要分布在新疆、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西藏等偏远地区。国家能源局审时度势,于2013年正式启动《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至2015年底,随着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果芒村和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长江村合闸通电,全国如期实现“无电地区人口全部用上电”目标。

电网改造升级,实现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提升。2015年,国家能源局推出《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年)》,要求到2020年,中心城市(区)智能化建设和应用水平大幅提高,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供电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6年,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启动,当年通过实施全国小城镇、中心村农网改造升级和农村机井通电工程,总投资约1900亿元,惠及8.5万个小城镇和中心村,覆盖2.1亿亩农田。“十三五”期间,该工程预计总投资将超7000亿元。今年9月27日,国家电网宣布提前3个月完成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两年攻坚战”,累计投资1423.6亿元。

光伏扶贫工程,更好释放“阳光红利”。光伏扶贫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列为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2014年,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工作方案》,并随后启动光伏扶贫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光伏扶贫下达项目总规模516万千瓦,受益贫困人口766万人。根据测算,发电容量3~5千瓦的光伏扶贫项目,每年可给贫困人口增加收入三四千元。到2020年,全国规划实现200万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的目标。

七 技术革命持续推进,能源科技水平又上新台阶,竞争力得以提升

科技决定能源未来,科技创造未来能源。能源技术创新在能源革命中起决定性作用,必须摆在能源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源发展进入创新驱动新阶段,多项能源重大技术和示范工程取得突破。

能源科技战略引领更加到位。2016年,我国相继发布《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能源技术创新“十三五”规划》,提出我国能源科技中长期15大创新方向、150项创新行动和能源装备15个重点发展领域,采取应用推广一批、示范试验一批、集中攻关一批等方式,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提升能源自主创新能力。规划到2030年,将建成与国情相适应的完善的能源技术创新体系,能源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能源技术水平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支撑我国能源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进入世界能源技术强国行列。

能源技术和示范工程获新进展。煤、电、油、气、新能源各方面均有技术突破和重大工程示范。燃煤发电二次再热技术取得突破,华能莱芜电厂两台百万机组设计煤耗低至256.16克/千瓦时(发电效率达到47.95%)。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示范项目开建,福清、防城港将各建两台机组。神华宁煤400万吨/年煤制油示范项目建成投产,为全球石油化工及煤化工一次性投资建设最大化工项目。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孕育突破,在南海连续试采60天,累计产气超过30万立方米。单机100万千瓦水轮机组、30兆瓦级燃驱压缩机组等一批重大核心装备实现自主研发制造,特高压输电技术、柔性直流输电技术进一步发展,太阳能热发电、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项目上路。

八 能源环保取得新成就,节能降耗成效显著,排放绩效进一步优化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作为节能环保事业的主力军、排头兵,能源行业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科学实践,为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绿色发展从理念到实践。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论为引领,能源低碳转型持续推进,传统化石能源比重不断降低,非化石能源得到长足发展,新能源发电占比快速提高。原煤入选率逐年提升,2016年原煤入选率比2012年提高12.9个百分点至68.9%,全国原煤入选能力达到26亿吨。散煤治理工作不断强化,“煤改电”“煤改气”取得积极进展。油品质量升级不断推进,全国执行国V标准汽油时间已提前至2017年。

能源资源节约成效显著。2016年,我国能源转换效率不断提高,达到73.9%(电规总院估算值),较2012年提高1.2个百分点。煤炭生产能耗不断下降,大中型煤矿原煤生产综合能耗为11.8千克标准煤/吨、生产电耗为20.4千瓦时/吨,分别下降30.9%、28.2%。炼油能耗水平不断提高,全国炼油综合能耗降至63千克标准油/吨。供电煤耗不断降低,比2012年下降13克/千瓦时至312克/千瓦时。全国煤电机组平均发电效率提升至41.4%,全球范围内仅略低于日本。而在1978年、2005年,我国火电平均供电煤耗为471克/千瓦时、370克/千瓦时。线损率、厂用电率总体下降,输电线损率较2012年降低0.27个百分点至6.47%,平均厂用电率则降低0.3个百分点至5.09%。

能源排放绩效更加优化。节能降耗促进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十二五”期间累计下降20%,超额完成下降17%的约束性目标;2016年同比下降6.2%,减至2.1吨/万元,相比2005年降低39%,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超过30亿吨。可再生能源减排效果显著,仅以全国风电、光伏发电2016年发电量3072亿千瓦时计算,与煤电相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5亿吨。煤电超低排放改造持续推进,截至2016年底累计改造超过4.5亿千瓦。单位火电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822克/千瓦时,比2005年下降了21.6%;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降至每千瓦时0.08克、0.39克和0.36克,较2012年减少0.31克、1.87克和2.04克。

九 国际合作全面深化,能源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国际话语权强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引领,以政策沟通、贸易畅通、能源投资合作、能源产能合作、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和全球能源治理结构等为重点合作领域,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互联互通、产能合作,进一步改善了我国在国际能源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能源互联互通范围不断扩大。能源全球性日益突出,任何国家与地区都难以独善其身,必须加强国际合作。截至目前,我国实现了同俄罗斯、蒙古、越南、老挝、缅甸等周边国家电网联接,打造了东北、西北、西南、海上四大油气输送通道格局,基本形成了油气上下游产业链深层次全面合作模式。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倡议获得更加广泛的共识。今年“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期间,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与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阿拉伯国家联盟、非洲联盟、海湾合作委员会互联电网管理局签署了能源领域合作备忘录。

能源企业“走出去”步伐持续加快。油气、煤炭、新能源、电网、火电、水电、核电等领域国际合作全方位开展。国外首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在巴基斯坦开建,与英国合作的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已开工,与阿根廷的核电合作项目取得积极进展,能源投资、服务、装备、技术、标准“走出去”持续升温。中巴经济走廊能源项目进展顺利,至2016年底已有煤电等10个电力项目陆续开建,总装机近730万千瓦。继进入菲律宾、葡萄牙电网之后,国家电网海外投资触角伸向希腊、巴西、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至去年底境外投资总额突破100亿美元,境外资产突破400亿美元。

国际能源治理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通过多次举办国际性能源活动,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如2014年举办第11届APEC能源部长会议,发表《北京宣言》;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举办两届苏州国际能源变革论坛,达成《苏州共识》;2016年举办G20能源部长会议,发表《北京公报》;2017年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加快设施联通”平行主题会议,形成《推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愿景与行动》。此外,还于2014年正式加入国际可再生能源署,2015年正式与国际能源署建立联盟关系。《巴黎气候协定》生效,我国亦是积极倡导者、践行者。作为全球最大能源生产国、最大能源消费国,我国在全球能源舞台上的力量正不断强化和提升。

中电传媒能源情报研究中心 蒋学林

 
 
[ 皇家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