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海绵城市能否解决“逢雨必涝”难题?

2017-07-10    来源:中国节能网
0
[ 导读 ]:上周,北京将迎来暴雨的消息刷爆朋友圈,北京市气象局预报此次北京降雨过程,大部地区有暴雨,局地大暴雨,是北京今年来的最强降雨。大家不由

上周,北京将迎来暴雨的消息刷爆朋友圈,北京市气象局预报“此次北京降雨过程,大部地区有暴雨,局地大暴雨,是北京今年来的最强降雨。”大家不由担心北京是否又要进入“看海”模式。

事实上,自打入夏以来,暴雨突袭致使全国不少城市陷入“看海”窘境,“逢雨必涝”仍是我国城市发展中的一大“痼疾”。而“海绵城市”被看作是城市防治涝灾的“一贴良方”,然而对于海绵城市是否能够解决城市防洪排涝的问题,公众越来越多地走到了迟疑的一方:国家投资了这么多钱建设海绵城市,为什么一到暴雨还要“看海”?

我国自2015年启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以来,截至2017年4月,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已开工建设738公里,完成投资约400亿元;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已建设面积420平方公里,完成投资约544亿元。全国已有370个城市提出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

2015年和2016年,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综合考虑我国东、中、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南北方的气候不同,分两批确定了30个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城市,涵盖大、中、小不同规模的城市。

如此力度地建设海绵城市,我们不禁会问:为什么还没有解决城市防洪排涝问题?能否解决?需要多久?海绵城市到底有没有必要建设?针对这些问题,近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海绵城市建设极其必要

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统计,过去3年内我国超过360个城市遭遇内涝,今年以来,已经有41座城镇因暴雨内涝受淹,因暴雨洪水已经直接造成了约353亿元的经济损失。目前,“逢雨必涝”已经成为我国城市重大灾害之一。

事实上,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城市内涝问题就已经凸显,但当时内涝造成的损失相比江河洪水的损失要小,因而尚未引起足够的关注。

然而,自2010年以来,5年中有4年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超过了发生流域型大洪水的1998年(2551亿元),面对损失与受淹城市数成正比的趋势,人们开始对城市内涝问题给予更多关注。

如今,在谈及治理城市内涝的办法时,很多人会想到建设海绵城市。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所谓“海绵城市”,即通过“渗、滞、蓄、用、排”等技术,使得城市能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一座城市应对雨水最好的办法就是“小雨蓄起来,中雨排出去,大雨别成灾”,将蓄存的水充分加以利用让城市更加安全、生态和清洁,因此,“海绵城市”应运而生。

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设海绵城市是非常必要的。“我国城市迅速扩张,城镇化从无到有,导致硬化地面和广场较多,由此带来的热岛效应、城市内涝、雨水渗透等问题凸显,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我们更科学地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海绵城市的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必要性。”

海绵城市解决“逢雨必涝”需时间

据了解,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决“逢雨必涝”的难题。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在薛涛看来,“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和它在短期内能够达到防洪排涝的目标是两码事儿。”

事实上,我们低估了防洪排涝的难度,高估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效果,在推动海绵城市的时候过于乐观,也过于期待其显著效果。薛涛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目前我国城市面积已经变得非常大了,所以即使我们投了很多钱,但在有些方面的效果也不是立竿见影的。”

“这就像是减肥。”薛涛给我们举了一个浅显的例子,“一种是西医方法:通过抽脂立刻到达减肥的效果。比如这两年北京排水集团增设了很多设备,在淹水点进行重点值守,直接应对防洪排涝。当然,这只是一个应急措施,对于城市的健康没有任何帮助。”

“另外一种就是中医方法:通过食疗、运动等达到健康的减肥效果——这就是建设海绵城市,通过城市‘海绵体’(即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逐步地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薛涛表示。

对此,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也表示,“海绵城市并不是一天就建成的,海绵城市可能需要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解决。我们也不能因为这次水淹了,就说海绵城市的试点失败了。这些海绵城市试点,都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但是,这个示范意义大多是局部性的。”

当然,海绵城市也并非公众所想的那么悲观,其在治理城市内涝方面也确实发挥着重要作用。2016年汛期,我国一些流域和地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部分城市的建设成果在应对汛期强降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不过,虽然海绵城市试点已取得些许成效,但作为一个由点、线、面构成的庞大系统工程,海绵城市的全部功效尚需时间和过程加以检验。

多推广与黑臭水体治理“捆绑”的海绵城市

“城市经过相对粗暴的扩张以后,我们开始注意精细化的城市规划建设,甚至是改造的需求。但是,在原有基础上改造成海绵城市或者是建设海绵城市,难度都是非常大的。”薛涛坦言。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对于一个城市,海绵城市投资确实非常巨大。中国海绵城市联合会相关专家告诉记者,“在不考虑雨水回用的前提下,投资差不多是5000万~1亿元/每平方公里,这还是绿地系统本来就比较好,城市水系比较发达的城市。如果本来城市绿地就很少,而且水系不发达,那么投资上涨非常非常快。”

不过上述专家也提到细化到某个地块:如果该地块本身条件很好,比如,平坦,且绿化面积大,并且稍微高于周围道路等,这样的地块做海绵城市试点,事半功倍。但是这种地块,现在城市里要么稀缺,要么就是荒郊野外了。

不只是资金的问题,在薛涛看来,“海绵城市的建设有点儿像‘运动战’,尤其是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参与进来之后。”

对此,薛涛解释说:“PPP本身是一个快速进入快速商务成交的过程,因为这其中有很多商务合同和规则的约束,所以PPP对于海绵城市来讲,就无法进行详细的磋商和调整。”比如说,如果是政府的投融资平台或者排水集团来做海绵城市,就可以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后期的变更,但是PPP通过竞争拿到项目,由于招标采购的规定,优化空间就变得很小,买卖关系明显,这个时候海绵城市就像是先列出一个菜单,公司按照要求完成任务拿到钱,项目就结束。

薛涛认为,“这种情况就恶化了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不注重后期积累、调整和评估。”

“同时,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缺乏数据的跟踪和积累,在国外,都会有专业院校及其他研究机构对相关数据进行积累和分析,比如它的改善值、投入和产出、环境绩效和硬件铺设的供应关系,并且会评估投资的有效性以及后期的调整。”薛涛坦言,“这是我们所欠缺的,而这极有可能带来投资的浪费。”

“当然,考核指标也是建设海绵城市中的一大问题。”薛涛表示,“海绵城市有两种,一种是海绵城市与黑臭水体治理‘捆绑式’进行的,另一种是单独的海绵城市。”前者只要黑臭水体水质有所改善,我们就可以明显看到海绵城市的效果。而后期缺乏一个综合集成的效果来约束,指标分散到每一项,这样很容易变成一个操作说明书式的指标。

“比如目前池州在海绵城市和黑臭水体治理结合的方面做得不错。”薛涛认为,未来,各地区之间应加强交流,互相学习借鉴,大力推广这种模式。中国经济导报

 
关键词: 海绵城市 逢雨必涝
0
 
[ 皇家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