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垃圾填埋场寻找破解之路 “最严”标准十年反思

2017-05-26    来源:|
0
[ 导读 ]:副省长专门对我们的改造进行了视察。我们力争7月份达标排放。江西景德镇市容局纪委书记王亮说。在2016年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之后,王亮被临时抽

“副省长专门对我们的改造进行了视察。我们力争7月份达标排放。”江西景德镇市容局纪委书记王亮说。

在2016年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之后,王亮被临时抽调去协调景德镇垃圾填埋场的改造,其中包括垃圾渗滤液污染问题。

在垃圾填埋场,堆积数日甚至数年的垃圾分解后,伴随着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入渗,会产生棕黑色的垃圾渗滤液,俗称“垃圾汤”。在2016年-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组的公开通报中,16个省份有8地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不当。

督察之后,偏僻的垃圾填埋场迎来了领导的视察。接受采访的各地主管部门均回复,填埋场正在积极整改。

不仅局限于通报之地,这亦是行业难题。在和每个人的生活相关但又距离遥远的垃圾填埋场,这个难题正在寻求破解之路。

◆ ◆ ◆

加速提标改造

即使在职能部门,垃圾渗滤液也是个生僻的专业词汇。几乎每一位接到电话的城管局或市容局宣传处工作人员都会再问一句:“垃圾什么液?”垃圾渗滤液又被称作渗沥液,它源于我们每个人产生的垃圾,却又远离大众的视线。

督察组要求地方政府制定整改方案,在30个工作日内报送国务院。无论是归属城管还是市容部门,在受访的通报之地,都无一例外地提到了垃圾渗滤液处理的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在1997年颁布,2008年又作了修订。针对垃圾渗滤液,国家加严了处理标准。

在一些地方,垃圾渗滤液的提标处理属于历史旧账。据王亮介绍,景德镇垃圾填埋场于1999年建设,参考的是1997年的排放标准。2008年新标准颁布后,逼近使用年限的填埋场并未及时提标,新的填埋场仍在选址,老场改造就一直搁置到2016年7月份,督察组来之前才正式启动。

在全国最大的上海老港垃圾填埋场(以下简称老港),情况也是类似。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环卫管理处副处长齐玉梅介绍,早在2010年,老港就有针对2008年标准的示范项目,此后一直在探索工艺。“从示范到工程,从100吨到几千吨,我们对于成本、工艺等没有把握,这是一个探索的过程。”

2016年6月,在督察之前,老港已准备升级改造,被督察组通报为“升级改造工作滞后”。目前,老港的项目预计2018年完工。

上海老港四期生活垃圾填埋场综合垃圾填埋场,轻质有纺土工布、碎石导流层、工复合材料层等非常复杂的设计被应用于填埋场底层和四周,防止污染外泄。 东方网 | 图

针对通报的西安市的江村沟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未经处理直排水库”,西安市城市管理局回复称,当地群众习惯性将唐家寨陂塘称为“唐家寨水库”,但这里并非水源地。

对于直排的原因,城市管理局的解释包括三方面,一是因为江村沟垃圾填埋场是我国第一批大型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之一,当时国家并未出台垃圾渗滤液处理排放要求;二是江村沟垃圾填埋场建场至今一直是西安市唯一的垃圾处置设施,新标准进行彻底的改造存在一定难度;三是由于城市规模的发展、垃圾量增加,多年来虽然已先后建设了多座渗滤液处理厂,但是渗滤液处置能力不足。

目前,江村沟的问题已由西安市长督办,从2016年10月份开始,已先后开展了污水转运、底泥处置、周边生态恢复和唐家寨渗滤液应急处置项目。

◆ ◆ ◆

“全球最严”标准

近年来,从一线城市到小县城,垃圾填埋场乃至主管单位都在攻克难题:如何在非常严格的国标下达标排放。

“处理这种垃圾渗滤液是世界难题,水质变化太大是难以达标的重要原因。”长期研究渗滤液处理的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环境院副院长蔡辉说。

垃圾渗滤液是高浓度的废水,受居民生活习惯影响,我国生活垃圾有机物、盐分含量较高,南北方垃圾渗滤液浓度又相差很大、同一填埋场的污染物浓度也会随着填埋龄和季节变化。

而垃圾渗滤液的2008年版标准又堪称“全球最严”。不仅严于大部分发达国家的同类标准,也严于国内化工、医药等其他行业。并且,不少发达国家的渗滤液可在处理到一定程度后进入污水处理厂,但2008年标准要求垃圾填埋场自行处理,不能送往污水处理厂。

严格的标准倒逼技术的革新,“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这长达三段的处理工艺逐渐成形,污染物浓度可从几万下降到几千进而到几百。

左为进水口的垃圾渗滤液,中间一瓶是一级处理系统中间的一个环节取水,右为经过二级处理后的出水。 杭州日报 | 图

“水质多变,我们可以按照最不利的条件去设计。”蔡辉说,“但管理过程中,还是依赖人员素质。生物处理过程是重中之重,营养搭配要均衡,否则就和我们人偏食导致营养不良一样。”

垃圾填埋场一线工作人员孙阳(化名)有切身体会,为了配合随时变化的工况,24小时运营的渗滤液处理厂需要不停地检测水样以调整方案。“养细菌比养猫养狗难多了!猫啊狗啊,给猫粮狗粮就能活下去。细菌呢,温度、营养、pH值、氧气……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

复杂的处理工艺对技术人员要求也高,很难吸引人才。除了人才缺乏,有的垃圾填埋场的资金投入也不够。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固体废物处理与环境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岳东北算了一笔账,若要渗滤液包括浓缩液得到彻底处理,不含设备折旧,直接处理成本至少要90元/吨。折算到垃圾处理费中,一吨垃圾至少要包括30元的渗滤液处理费用。

但孙阳所在的城市,此前总共的垃圾处理费只有11元/吨,“够发工资就不错了”。在实现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运营模式)并升级改造之后,虽然也达到了68元/吨,要涵盖渗滤液的处理,“说实话紧张”。

◆ ◆ ◆

“不缺钱”的烦恼

不过,和今后修复土壤、地下水的费用比较,现阶段处理好垃圾渗滤液显然花费更低,而在经济发达地区,利用BOT(建设-经营-转让的运营模式)、PPP等形式,渗滤液的处理被委托给具有专业能力的公司运营,有的城市已经单独列出了垃圾渗滤液的处理费用。

在山东青岛,由于胶州湾排放标准要求比一般的垃圾填埋场更为严格,在需要改造的青岛市小涧西垃圾综合处理厂,渗滤液处理的费用一度也包含在垃圾费用中。2011年,在BOT的模式下,以114元/吨的处理费,渗滤液处理委托给了当时的城投公司建设运营。根据在线监测和流量计,每个月在城管部门、环保部门检查合格后,由财政局拨付。

“我们相当于政府购买服务,114元包括处理成本、财务、投资的回报。这些资金到位了,道理也就理顺了。”当时建设该项目的负责人介绍说。考虑到恶劣的工作环境,每天还有30元的环境补偿费,平均下来,比污水处理厂的员工工资高出500元/月。

太湖流域的要求也比一般垃圾填埋场更为严格,张理(化名)所在的填埋场也委托给了当地的渗滤液技术企业运营。

面对严格的2008年标准,即便是在不缺钱、委托公司运营的垃圾填埋场,也依然面临着“从90分到100分”的提升压力,垃圾填埋场“几乎将水处理能用的方法都用上了”。

最后一步的深度处理工艺上,目前应用最多的是膜处理法。膜处理法是一个筛分的分离过程,常用于家用净水器上的纳滤、反渗透膜成为渗滤液处理的最后一道关卡,经过膜处理的渗滤液被分离成了约75%的清水和25%的浓缩液。

对于这集中了污染物的浓缩液,高效低耗实用的技术较少,力求达标的垃圾填埋场都花费了高昂的成本。“这么多年,虽然能够达标,但我们压力很大,是痛苦地‘匍匐前行’。”张理说。

◆ ◆ ◆

出现破局曙光

据业内人士透露,2008年标准在修订时,为考虑循序渐进,曾有满足一定要求可再排入污水处理厂的条款,但受到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压力,标准从严考虑,这条条款最终只在2011年7月1日前适用。

为了达到全球最严的标准,膜处理后的浓缩液处理也迎来破局曙光。新标准实施的十年来,彻底消解浓缩液的技术在发展,非膜法处理工艺也日趋流行,听到“非膜法”三个字,不少人都会眼珠发亮。2017年3月出版的《生活垃圾渗沥液处理技术导则》里,对各种方案有详细的介绍。

可相较于每天都在增加的渗滤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是缓慢的。垃圾填埋场的一线人员呼吁放宽标准,但在环保标准“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只有《餐厨垃圾处理处置技术规范》列入了修订议程。

在标准很难放宽的情况下,孙阳和张理都建议,能否给标准增加一个说明,在难以处理浓缩液的地区,让垃圾填埋场将处理到纳管水平再进入污水处理厂。如果填埋场地处偏远而没有管道,可以用槽罐车运输,体量也不大。

这个权宜之计已被不少垃圾填埋场采纳。青岛小涧西填埋场在当时设计时,由于技术不成熟,浓缩液被送至污水处理厂,待二期工程完善单独处理;提标改造前的上海老港的渗滤液也在处理达到纳管要求后,排到了日处理能力上百万吨的白龙港污水处理厂。

青岛小涧西垃圾填埋场。 给水排水 | 图

对于是否排入污水处理厂,各方意见不一。“不合规定但合理,总比偷排好。”专注渗滤液处理的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汪晓军说。

也有专家担心垃圾填埋场留给污水处理厂的是“难啃的骨头”。“对其他进入污水处理厂的工业废水没有如此苛刻,为什么非要对渗滤液这么苛刻呢?”张理反问道,“可以找这些年接受了渗滤液,但没有影响出水的污水处理厂了解情况。”

不过多位受访对象表示,排放标准不应一刀切。因地制宜,考虑不同技术路线,甚至在荒漠地区,渗滤液中难降解的腐殖酸还有资源化利用的潜力。

标准颁布接近十年了,为了聚合行业内各方力量,推进工艺革新,共同应对渗滤液处理困局,业界也开始行动。2016年12月,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专门成立了“垃圾渗沥液处理专业委员会”,岳东北任主任委员。

委员会正准备对标准的实施情况做一次全国调查,还计划开展一线运维人员的培训。“每个城市的处理都能到位的话,这个行业懂行的人很快就多起来了,不需要很多学问,有些操作,恰恰高中生,甚至初中生都可以完成。”蔡辉说,她也是委员会的秘书长。

◆ ◆ ◆

重在源头管理

鲜亮的都市生活背后,填埋场成为解决所有垃圾问题的终端。

“我们不能只盯住渗滤液的末端处理,仅仅聚焦在排放标准上。”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研究所所长何品晶则建议跳出来看待这个难题。“还必须关注渗滤液是怎么产生的,如同大禹治水,重在疏导。”

垃圾渗滤液的产生源头包括外源和内源,如果外源做好雨污分流,做好地下水、雨水径流的控制,内源结合干湿垃圾组分的分离,就可大大减少渗滤液的产生量和后端处理的压力。“如果现在是50元一吨的处理费,减少一半的产生量,处理费就可承受100元一吨了。”何品晶说。

填埋场的垃圾堆看似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好像随便堆一堆就可以了,可堆得不平整、坑坑洼洼的垃圾堆表面覆盖层上很容易蓄积雨水,继而透过垃圾堆体的覆盖层,渗入垃圾堆,加大渗滤液产量。“垃圾是很不均匀的物料,垃圾堆体形状和膜的覆盖也要像绣花一样仔细认真地做,高度、坡度、表面平整度都有讲究。膜捋平整了,就可以将雨水快速排出去。”何品晶说。而这个专业的技术活儿并不需要操作人员有多深的教育背景,“一个认真的初中生就可以了”。

如果借助技术力量,这项工作还可以做得更好,五年前在法国的一次现场考察至今仍让何品晶印象深刻:每天堆多少垃圾,堆成什么形状,是按照程序设计和GPS定位进行的。他建议国内的垃圾填埋场也能引入类似的技术方法,“新房子装修,最认真的就是厨卫。填埋场是城市的卫生间,也需要小心呵护,精心操作。”

 
 
[ 皇家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