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还是不喝?
新买的电水壶第一次烧水,便在壶体内胆上蒙了薄薄一层水垢,热水中漂浮着细碎的白色杂质,浮浮沉沉。水是从自来水管中直接接来的,据说,这北京东城的水质相比其他各区还是不错的;据说,这是南水北调的“远方来客”;据说,从水厂出来的水质都是达标的;据说……
小编曾经跟随热水器维修人员更换镁棒,从丰台区一台5年龄的热水器中倒出了足足两脸盆板结的水垢,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在京畿要地,还仅仅是水质偏硬,水中杂质偏多;京城之外,河湖污染、地下水污染、管道污染、污水倒灌、癌症水的报道此起彼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苏杨说:“从地表水的天然水体来看,中国的水质其实还可以,一线城市饮用水出厂水质还可以,但到用户端会存在一些问题。从2006年开始城市饮用水新国标出台后,一线城市饮用水总体合格率达到73.9%,北京是94%。当然,在末梢水这个环节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从未如人意。而一线城市以外,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突出才真是问题。现在,我们对于现象的关注焦点在城市,城市的空气、饮水稍微出了问题大家就高度关注,而农村,作为沉默的大多数,也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都说每天八杯水,健康你我他,但如今看着杯中“丝絮飘飘”的“达标”饮用水,喝还是不喝,这是个问题!
“达标仅仅是60分。而现在,城市的居民想喝80分、90分的水;农村居民想喝上至少安全的水。在环境改善速度落后于居民需求的状况下,净水器是我们共同的‘救星’。两种不同的需求,代表了净水行业的两种需求趋势:城市中,净水行业需要向高端发展;农村中,则需要让净水器尽快成为普罗大众可以消费得起的产品。”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副理事长徐东生如是说。
“净水”不净
健康用水的希望在于净水器,但是中国净水器行业的发展状况却令人堪忧。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鲁健国指出:“企业多、发展快、档次低、市场乱,这是目前中国净水器行业的现状。”
2014年,媒体报导中国净水器企业数量约为4000家;到2016年,经过大浪淘沙,中国净水器企业剩余约1500-2000家左右。“就一个家电细分行业来讲,拥有这么多企业,本身便是不正常的,这肯定会造成产品质量的参差不齐。”
针对市场情况,国家质检总局从2014年起进行了三次市场监督,产品合格率始终徘徊在60%-70%。“我可以负责任地讲,市场的实际水平(净水产品合格率)根本达不到这个数字,因为抽检的企业都是规模相对较大的,有些规模小的根本涵盖不了。此外,抽检比例也非常小,第一次抽检仅30家,第二次70家,第三次约107家,还不到整体市场企业数量的十分之一。”
2月24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了40套从市场上购买的净水样品对比测试结果,涉及22个品牌,包括22款一般水质处理器和18款反渗透处理器。结果显示,样品出水水质均符合我国饮用水要求。但对于重金属、有机物净化效率方面差别较大,质量不稳定。厂与厂之间,产品与产品之间在节能、净水效率、净水比方面区别很大。甚至,有的产品说明书完全违背常识。此次测试结果显示,档次高、质量好的净水产品仅占少数。“这叫外行干了内行的事,”鲁建国认为,“中国对说明书有严格标准,GB5296.1和GB5296.2就是专门针对家用电器说明书的标准,连说明书都出问题,产品如何做得好!”
我国净水器行业目前采用卫生许可证准入制度,但是,卫生许可证仅对饮用水处理装置的卫生安全、卫生功能进行检测,对于净化效率、使用寿命却没有要求,而这两点是评价一款净水器优良与否的关键。
鲁建国认为:“卫生批件已经严重不适应净水器市场的发展要求,导致企业执行标准的偏差。未来,净水行业应推进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尽快落地。”
此外,净水器“核芯”技术缺乏将是制约行业未来发展的瓶颈,“以RO反渗透过滤芯为例,不仅RO反渗透膜基本都是进口的,而且我们企业能够生产滤芯的也只有1-2家。研究开发、设计技术人员匮乏,实验室基础设施差,市场竞争重价格不重品质,产品以中低端为主,同质化严重,安装售后不规范。凡此种种,都亟待解决。”
向上,向下
“一线城市走高端路线,在收入结构比较高的人群里解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农村里走普及化路线,中国2800个县级行政区大概有近600个本身水源地便存在问题,单靠自来水厂的出品无法满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的需求,”苏杨指出,净水器行业实现“两手抓”对于未来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面对不断扩容的市场,很多知名家电厂商都在试水自主品牌的净水器产品,如海尔、美的、沁园、安吉尔等企业涉及品类齐全,高中低档产品线比较均匀。
2017年4月,坐便器水效等级国标已经发布,成为国家水效标准序列中的“先锋官”,而作为类似标准,反渗透净水机水效标准预计将在6月份迎来正式批准。
在国家出台的“水十条”中,提到202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203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到本世纪中叶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在这一阶段进行中,中国净水行业通过健全标准、研发“核芯”、规范品牌、拓展市场,必然会得到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