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所在之处,方是创新兴起之地。在商业地产供应极度泛滥又极度功利的当下,屋顶是商业世界中仅存的,具备了诸多自然和人为条件,既可以让你去尝试创新,而又可以创造收益的自由空间。
这几年光伏人都在谈论着“屋顶”,都在想办法寻找并投资优质屋顶,尤其是工商业屋顶,可是,拓展工商业屋顶市场的运作模式是什么?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有什么样的投资风险?记者对通威新能源有限公司项目开发部总监刘胜华进行了采访。他以一个老司机的姿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如下:
中国节能网:在最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给高能耗企业减排,给清洁能源腾空间,从这一指导当中,能够获取哪些利于发展分布式光伏的信号?
刘胜华:2017年3月5日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要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以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提高煤电行业效率,为清洁能源发展腾空间。李克强总理在会后答记者问中说,“雾霾问题的确是百姓的痛点。蓝天和空气一样,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我们在座的各位都希望看到更多的蓝天,但中国在发展过程中确实遇到了环保特别是雾霾问题的挑战。我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讲了五条措施,会坚定地向前推进,真正打一场蓝天保卫战。”
事实上,分布式光伏在国际市场上占比较大,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底全球230GW光伏项目发电中,分布式占比为54%;其在全球各主要太阳能市场如德国、日本、美国应用更为广泛,分别达到了74%、86%以及42%。而中国在剔除“全额上网分布式”外的分布式光伏所占比重尚不足10%,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2016年中国光伏发电统计数据,截至2016年底,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3454万千瓦(34.54GW),累计装机容量7742万千瓦(77.42GW),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均为全球第一。其中,光伏电站累计装机容量6710万千瓦,分布式累计装机容量1032万千瓦。全年发电量662亿千瓦时,占我国全年总发电量的1%。为推进国内分布式光伏的发展,日前出台的“十三五”规划对光伏市场的装机容量做了明确规划,重心明显转向分布式,在总容量105GW中,分布式电站目标60GW,地面集中式电站为45GW。随着国内光伏电站游戏规则的逐步改变,地面集中式电站未来将被越来越多的领跑者项目所取代,集中式电站在经历了几年的大发展后,俨然进入了瓶颈期,而分布式光伏将引领新一轮的增长点。
中国节能网:除政策导向外,站在收益的角度,能否比较一下几种模式的优劣?您最看好哪一种模式?
刘胜华:一般来说,分布式光伏电站一共有两种并网模式,一种是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即光伏发的电自己用一部分,用不完的卖给电网,同时每发一度电都能获得补贴。另外一种是全额上网:即光伏发的电全部卖给电网,电网以当地光伏发电标杆上网电价收购电站所发的全部电量。
“自发自用、余电上网”
自发自用部分电价=用户电价+0.42+地方补贴
余电上网部分电价=当地脱硫煤电价+0.42+地方补贴
其中,0.42元/kWh为国家补贴,连续补贴20年。
“全额上网”
全国分为三类电价区,光伏标杆电价分别为0.65元/kWh、0.75元/kWh、0.85元/kWh。
去年底,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提出将分资源区降低光伏电站、陆上风电标杆上网电价,而分布式光伏发电补贴标准和海上风电标杆电价不作调整。通知显示,2017年1月1日之后,一类至三类资源区新建光伏电站的标杆上网电价分别调整为每千瓦时0.65元、0.75元、0.85元。
按此电价推理,各地“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余电上网部分电价(脱硫煤电价+补贴) 将与光伏标杆上网电价接近,甚至超过光伏标杆电价。新模式的 “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将引发更多新型模式,特别是当“余电上网”电价高于或接近光伏标杆上网电价的地区,屋面企业用电量较少,可以通过免租金、免费用电模式。
同时,全额上网模式下执行的是光伏发电标杆上网电价,而光伏发电标杆上网电价每年都会下调,而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0.42元补贴目前是维持不变的。因此可以预见,将有更多的企业会选择“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市场容量将以几何基数倍增。
中国节能网:在拓展工商业屋顶市场中,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刘胜华: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的《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光伏装机量达到1.05亿千瓦,发展重心在分布式光伏,加之在2017年1月1日起,光伏标杆上网电价下调,但分布式光伏发电补贴标准不作调整。一系列利好政策下,2017年被业内看做是分布式光伏发展的新契机,不过,资金、场地和规模等问题并非一纸政策即可解决,一旦陷入高投入低产出的尴尬境地很难转型。
开发工商业屋顶项目,首先面临的就是屋顶荷载问题,国内绝大部分工业厂房在当初建厂设计时并没有考虑到后期需加装光伏系统的承载,因此很多厂房存在屋顶荷载不能满足要求。有的屋顶荷载是够的,但是施工设计过程中,电缆,桥架安装上去以后,荷载就不够了,导致屋顶主梁变形的情况。同时大部分屋顶为彩钢瓦屋顶项目,存在彩钢瓦使用寿命及屋顶漏水问题,需要在设计阶段进行方案优化。
电站建成之后,存在拖欠电费及由于产权问题,光伏电站一般都在工业厂房屋顶上,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工业厂房尤其容易成为被拆迁的对象。房屋拆迁必然带来屋顶光伏电站的拆迁。“屋顶落实难、贷款融资难、并网接入难、电费回收难”被称作分布式光伏的四大难题。前3个主要发生是前期,第4个则是25年随时要面临的风险。
中国节能网:如何降低发展工商业项目的投资风险?
刘胜华:分布式光伏电站是一项新型投资方式,在其长达二十多年的运营期间,除去不可抗力等会造成电站毁损灭失的风险因素,其长期收益是非常稳定客观的。但光伏电站投资具有前期投资成本大、回收期较长的特点,极大限制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一般而言,电站收益来自企业电费、上网电费和度电补贴收入,但风险贯穿于整个电站项目建设及运营期间,所以在项目实施前必须做好项目投资评估工作。
首先选择电价水平较高的区域,目前大多省市的一般工业及大工业用电执行峰平谷电价以及峰平谷发电时段比例,而上网电价则按当地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计算。在单位发电量及电站自发自用比例相同的情况下,电价越高,电站收益越大。其次,选择自发自用比例高的企业。自发自用比例与企业年用电量、年发电量、每天工作时间、年假期天数、休息时厂房设备是否负荷等因素相关,自发自用比例越高(即企业使用光伏电力的用电量越高),电站收益越高。一般而言,发电量水平及电价水平是确定项目开发区域的重要因素,而当地政府的支持力度及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很重要的参考指标。同时,在项目前期开发过程中,还需根据企业的行业条件、屋顶条件、企业用电情况、企业经营状况、信用度、房屋及土地产权等情况来初步评估该项目是否具备实施的条件。并从屋顶结构及承载、电气结构及负荷等技术方面判断项目的可实施性,同时评估计算该单体项目的装机容量、单位发电量及自发自用比例等基础数据,从而形成初步技术方案,并为财务评估提供依据。
从对风险因素的诱因及其解决方法的分析来看,防控风险主要有三个步骤。一是全面综合了解各风险的成因,将其量化为风险成本,并反映在财务评估模型中,综合各方面因素评估单体项目的投资收益情况。二是在相应的合同中约定出现各风险后的救济方式。三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预防上述风险的出现。
中国节能网:当前工商业屋顶项目运作的模式是怎样的?在发掘新的运作模式当中取得了哪些进展?
刘胜华: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容量424万千瓦,同比增长200%,其中8月份以后每月并网容量占比都在50%左右。分布式装机商业模式核心在于双方/三方收益分享,能否根据国内环境设计出双方满意的模式:目前存在多种商业模式,主要有业主投资、专业投资机构投资以及带资建设约定回购等形式。
从企业角度来说,能够率先解决整个服务体系,包括服务标准建立、固定服务模式、跟客户结算、体系化的完善环节和流程,同时能够对资金提出解决方案。在项目的设计及实施过程中,应全面考虑区域条件、光照条件、国家优惠政策、电网接入情况等各种因素,为客户建设安全、稳定、经济、高效的光伏电站并提供光伏发电一站式服务。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屋顶光伏发电具有性价比高、收益高、回收周期快的优势。经测算,同等数额的资金,投资屋顶光伏发电的年收益是同期银行存款收益的3-5倍。
作为公司在太阳能产业链终端应用领域的一项重大探索,分布式光伏发电试点项目从立项伊始就受到了集团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悉心指导,早在2013年公司首个分布式光伏发电试点项目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成功实现并网发电。国家发改委于2016年初下发的《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2017年1月1日起,要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政府通过总量控制,向企业发放碳排放权配额,规定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上限额度,要求企业对其温室气体排放实行总量管理和减排,并对超出配额的排放设立罚则,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将会成为新的运作模式。“有阳光的地方,就有绿色;有阳光的地方,就能清洁发展;有阳光的地方,就有通威太阳能。”公司正从多个角度切入,分类探索分布式光伏发电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