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可以说是“国之重器”,农业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粮食这样战略性资源的供给安全。因此,农业历来都是国家关注的焦点。近日,农业部、财政部、水利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了《“十三五”期间新增1亿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实施方案》,这对于我国节水灌溉行业的发展来说,是最直接的利好消息。
文件明确指出:“十三五”期间全国范围内要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亿亩!这其中就包括喷灌面积2074万亩、微灌面积3911万亩,管道输水灌溉面积4015万亩。预计到2020年,全国范围内高效节水灌溉的覆盖面积要达到3.6亿亩左右。
这对于节水灌溉行业来说,这是极为重要的机会,在政策的引导下,节水灌溉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而对于产业投资者而言,从水利设施建设以及喷灌、滴灌设施生产销售,节水灌溉解决方案供应等各个角度来切入,无疑是较好的选择。
而且,投资者也需要有确定的盈利前景,因此也需要各个地方推进水价改革,设定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并统筹推进建管模式、管护机制,才能确保水利项目的后期收益。
另外,单从技术上来说,目前较为成熟的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包括低压管灌、喷微灌、渠道防渗等。不过目前我国节水灌溉面积大多仍旧是渠道防渗,这一技术的节水率达20%,而微灌、喷灌、管灌等技术的节水率有望达到40%、50%、80%,具有明显的节水效果。因此,目前我国要扩大节水灌溉面积,推广各类灌溉技术是重要方法。
而地方政府由于缺乏主导部门,因此各地在发展高效灌溉技术上并不能统筹协作,因此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效率极为低下。另外,由于目前我国实力设施建设主体依旧是政府,建设后交给农民运营,然而农民在水利设施运营维护过程中又存在专业性短板,导致设施被破坏的现象极为严重。
显然:运营维护主体的缺失成为限制节水灌溉行业发展的重要约束。而未来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势必要将农村地区水利设施建设推向市场化,交由企业来建设、企业来运营,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水利设施发挥最大的价值,运行更长的年限。而节水灌溉产业投资者也需要与这些水利设施建设企业对接,双方合作,向农民提供节水灌溉解决方案,通过搭建基础设施、开发新型灌溉技术,向农户提供灌溉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将会比单纯销售节水灌溉设施、建立水利设施能够有更大的收益。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节水灌溉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的分析,按照相关政策,我国农业用水需求要在2020年降低到3720亿立方米,比现有的3869亿立方米下降149亿立方米。这一体量,需要节水灌溉行业参与者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