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由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主办的“2017环保企业家媒体见面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环境商会副会长兼首席环境政策专家骆建华主持。针对环保行业并购战略和思维创新,非电工业炉窑领域污染物前端控制,环保行业税收政策调整的影响,加快污染场地修复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旨在探讨环保行业发展趋势,推动产业升级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引导企业实现差异化发展战略,共同拓展环境污染治理市场,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应对新形势下环保需求侧改革的艰巨挑战。
环保产业呈现新趋势和新特征
2005年到2015年间,我国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环境污染正在逐步得到控制。环保产业和环保企业发展壮大,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持续创新,环保企业发展成为中国环境治理的先锋与支柱。
环境商会会长、博天环境董事长赵笠钧针对近期环保产业情况,简要分析研判了产业发展动态。一是产业和金融资本协作的双轮驱动发展模式已较为普遍。环保产业规模和产值增速高,项目周期长且收益相对稳定,吸纳了大量社会资本进入。二是环保行业并购风起云涌。企业横向扩大业务规模,纵向延伸产业链。三是新兴产业增长点不断涌现。环境产业结构从资本密集型和人员密集型向环境技术服务型优化,环境监测、土壤修复、VOCs治理和农村环境整治、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等细分市场释放,带动孵化了一批新型环保公司。四是传统产业链不断拉长。伴随环保需求的专业化和定制化升级,多种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绩效服务等方式开展综合环境服务,成为面向工业企业综合治理和区域流域环境综合整治的常见运作方式。五是产业增长高地从环境设施投资建设转向工程运营维护领域。
积极参与两会建言献策
今年,全国工商联经过专家初步评审和主席会议审议后,筛选出环境商会报送的2份提案初稿,即《关于推进环保领域PPP项目实施的提案》和《关于提高垃圾焚烧折算电量上限280千瓦时的提案》,作为2017年全国政协会议团体提案上报。此外,拟通过两会代表个人申报提案2份。
《关于推进环保领域PPP项目实施的提案》显示,我国环保领域推进PPP迈入了落实调整的重要阶段,还存在着环保项目质量不高,招标程序及文件的公正性和合理性有待加强,项目重建轻运,项目边界划分不科学,地方政府融资及偿债能力风险大,地方政府的信誉和契约精神不强等问题,需要完善环境服务价格调整机制,推动建立环保产业基金,完善项目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机制等。
随着垃圾处理行业前端分选、垃圾焚烧装备技术的提升和环境管理技术升级,行业单位垃圾发电量总体升高。《关于提高垃圾焚烧折算电量上限280千瓦时的提案》提及,为了推动垃圾发电企业精细化和规范化的运行管理,建议提高每吨生活垃圾折算上网电量上限;确保垃圾焚烧发电企业的发电负荷率,提高上网电量;从源头上提高垃圾分类管理水平,高度重视环境技术创新。
《关于环保行业税收政策调整的影响与建议》提出,对污水、垃圾、危废、医废、污泥处理等免征增值税或增加返还比例;对即征即退的增值税免征所得税;区别对待营改增实施前投产项目和实施后投产项目;完善即征即退相关细则,确保即征即退政策落地;完善“不得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相关细则;对应税负的增加,启动调价或补贴机制,用以抵扣税收政策调整对环保企业的影响。
当前,非电工业领域的大气污染防治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关于加快非电工业炉窑领域污染物前端控制,推广清洁燃煤技术的建议》中提出,加快新型煤气化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强化落后煤气发生装置的淘汰和环保监管,加大重点行业推广新型煤气化技术的政策支持,大力推进工业园区集中清洁制气。
呼吁规范经营和正当竞争
执行会长黄晓军代表环境商会宣读了致所有业界同仁的倡议书。一是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不伪造监测数据,不协助篡改删除污染排放数据,抵制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坚守道德底线。推动环境监管体系建设,保障环境产品和工程服务的质量,严格按照环保法律法规标准建设环境治理设施,确保污染治理达到国家和地方相关环境要求。整改企业积极形成制度化的日常监管机制,规范自愿性环境信息的披露,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检验,重塑企业品牌和行业形象。二是共同营造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维护良好的行业秩序。鼓励企业通过自主环境技术的研发和集成,带动工程服务及产品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构建差异化的业务结构和发展战略,积极创新环境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夯实市场地位和形成核心竞争力,抵制恶性竞争和商业贿赂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本次会议以“环保企业:中国环境治理的先锋与支柱”为主题,出席的企业家代表有环境商会会长、博天环境董事长赵笠钧,环境商会执行会长、威立雅中国区副总裁兼董事总经理黄晓军,环境商会执行会长、科达洁能董事长边程,环境商会副会长、海湾环境董事长魏巍,环境商会土壤修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高能环境修复公司总经理魏丽。环境商会自2007年成立至今,十年间充分履行企业帮手、政府推手、行业助手的职能,未来将继续发挥平台的企业集聚优势和行业影响力,促进企业合作共赢和正当竞争,推动商业模式和融资模式创新,加强环保行业与社会各界的对话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