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日,联合国马拉喀什气候变化大会“中国角”正式对外开放。11月9日至17日,“中国角”将举行17场主题边会,向世界全面介绍中国绿色发展的理念和实践。
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巡视员谢极首先致辞。他指出:中国在国际气候变化治理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世界各国高度关切中国政府和社会将为本次气候大会带来的新贡献。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并颁布了《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规划》,是促进中国社会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行动指南。中国确定了2020年和2030年的国家自主贡献行动目标。2030年行动目标是: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作用。多年来,中国政府在加强以森林植被恢复、保护湿地、荒漠化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的生态治理上,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全球增加森林面积和人工林最多的国家,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促进人类美好生活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天的“生态治理提升人类福祉”边会,是联合国马拉喀什气候大会“中国角”的第一个边会,将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生态治理、提高人类福祉的成果和经验,同时与国际同行互相交流和学习。
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执行副理事长李怒云介绍了中国林业多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是全球增加森林面积和人工林最多的国家。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1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结果表明,2010-2015年,中国年均净增加154.2万公顷森林面积,是同期世界上森林面积增加最多的国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李怒云强调,中国政府支持和公民义务植树并举,是中国森林植被稳步增加的重要举措。仅2015年,中国的人工造林和森林抚育就分别超过500万公顷,有5亿人次参加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种树 23亿株。林业产值达到48亿元,为提高人民福祉创造了条件。中国积极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通过改革创新、资源保护、工程带动、绿色惠民、强化基础等综合举措,确保到2030年,实现中国国家自主贡献“增加45亿立方米”的林业目标。她还分享了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为企业和公众搭建捐资造林自愿减排平台、开展碳汇造林、开发林业碳汇CCER交易项目等的创新举措。为促进生态产品交易,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供了经验和范例。
世界林业研究中心格蕾丝▪王博士做了“东南亚林业、气候变化与防止毁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报告。她回顾了国际和东南亚地区实施REDD+机制及其项目的进展,指出在东南亚地区开展REDD+需要把握的要点。
国际竹藤组织总干事汉森的发言,重点介绍了竹子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开发竹林碳汇并促进其进入交易,是进一步提升竹子经济和生态价值的重要途径。为此,INBAR制定了有针对性的竹子发展战略规划,并支持在非洲国家开展了能力建设和竹林碳汇项目示范。
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吉京杭馆长围绕“中国面向青少年的低碳教育”,报告了十年来坚持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的低碳教育实践以及吸引了270多万观众参观的低碳馆丰富的内容。分享了少年参观科技馆后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些“奇思妙想”,彰显了中国青少年的地球公民意识和担当精神。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郭立新副秘书长用精美、生动的图片,让与会者了解了全球变暖给野生动物带来的严重影响以及物种灭绝对人类及生态系统带来的风险。中国政府重新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以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各项行动。目前,全国已建立2740处自然保护区,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4.8%,约89%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得到保护。
上海安徒生童话乐园简涛洁总经理带来的“上海故事”,讲述了坐落在上海市杨浦区新江湾城国际社区,占地面积约81300平方米安徒生童话乐园,利用废墟建成上海首个低碳博物馆的华丽转身历程。同时,介绍了他们“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习,在知行中成长”的独特做法。社会反响良好。
本次研讨会围绕生态治理提升人类福祉这一核心主题,国内外专家共同讲述了通过政策引领、机制创新、科学研究、公共教育、社区参与等务实举措,动员和引导各种力量,积极参与区域生态治理,力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社会各界支持、参与绿色低碳发展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公益实践的鲜活案例,帮助各国代表了解中国林业在生态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中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成就。与会代表普遍认为,中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特别是全社会积极支持和参与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值得向国际社会推介。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韩国、摩洛哥、瑞典、中国等20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的近80名代表参加了研讨。国家林业局气候办副主任、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执行副理事长李怒云主持了边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