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刘楠
从概念上看,常规资源型城市属于城市类型中的一种,这种类型的城市以常规资源开采为主要动力型产业,推动城市整体的发展。据统计,目前我国的常规资源型城市约有31个,由于资源能源的使用,导致其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再加上我国对于生态城市发展理念的提倡和宣传,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成为了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从特征方面看,常规资源型城市通常的城市布局呈现为分散状;经济发展的结构相对单一化,就业结构上也呈现单一性;资源危机易出现,发展以粗放型为主、资源利用快、浪费多,对生态环境破坏较大,给人民的生产生活也带来了诸多困扰。从减排的意义来看,资源型城市对于全国的节能减排效果影响较大,而且它们的资源能源在逐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也亟待解决。在20世纪后半叶,一些相关的城市发展理论,如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生态城市理论等,已经为社会大众广泛认可并接受。因此,生态城市、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代表着我国城市发展的新走向。
构建我国常规资源型城市节能减排评价体系
一是评价指标构建。根据往年的规划,可以认识到各地区的节能减排目标皆是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原则下展开的具体设置。比如,山东地区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方面的城市评价指标,就包含了资源消耗、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发展、科技发展等支持系统,对每一个支持系统又设置了相应的评价指标,比如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包括土地、水、电、油)、人均GDP、服务业产值、从业人员、市场化程度、植被覆盖率、垃圾处理、污染物利用等;对于常规资源型城市的节能减排评价指标构建,则主要有单位GDP能耗(如电、水)、附加值、能源加工转化率、污染物排放率等将近18个具体指标。其次,在体系构建上,主要依据为科学性、系统性、整体性、可操作性;具体硬性指标包括单位GDP能耗、人均GDP、单位GDP电耗、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烟尘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六个方面。
二是评价方法。在评价方法方面有基于指标序优势的多属性评价方法。它的特点是以信息化为主,表现为多属性综合评价,以权重系数为准;而且在决策方法上,存在多数无偏好的折中系数,这样在乐观、悲观两种不同的情况下,都可以择优选取,减少决策信息的误差。另外,为了体现公平,还增加了众方案的优势比较,以比较方法择优选取,更提升了方案的可靠性;对于结论则会给出一个评估议程,通常以优胜度矩阵来加以说明,如此测定以后,排序的稳定性也可得到有效保障。当计算完成,就可以将数据转换为图表,分别做出上述的评价体系中的六大具体硬性指标图(单位GDP能耗、人均GDP、单位GDP电耗、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烟尘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对完成的图表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做出各个城市的环境影响、能源消耗、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图;并对各个城市的具体情况加以评价。
对我国常规资源型城市节能减排的建议
从政府方面看,我国政府应该从实业发展的角度,与时俱进,增加对“互联网+”发展方向的讨论,从而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一个较完善的节能、环保标准与监督管理系统。一方面,应从具体的评价层面进行分层构建,增加针对性,然后进行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实现体系和网络的搭建。另一方面,应该制定政策约束或激励相关企业进行节能减排,如税收政策方面的调节、技术方面的支持、市场方面的正向引导等。另外,政府还应该引入相关人才,通过设立相关的技术部门或管理部门,让内行来管理内行、组织内行。有时候很好的政策,若是用错了地方,往往也会导致不好的结果。从管理经验来看,政府方面也应该争取做到换届不换“事务”,从而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延伸与扩展。
从产业结构方面看,我国面临着第三产业的转型与发展,在这方面欧洲国家做得尤其成功,所以,一方面应该研究、借鉴其发展理论,另一方面,也要根据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构建自身发展的模式。比如,我国一些地区的农村已经有了诸多开发项目,政府也积极支持,但是农村地区的发展应该以当地资源为主,构建新型第三产业链条,比如休闲、旅游业、农业生活体验、度假村、北方的窑洞体验产业等,尽可能将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关闭;对于中小型企业,也应该积极加以引导,让其更新设备,发展产业链条,并给予政策鼓励。另外,第三产业的转型并不是所有产业的转型,需要对一、二、三产业进行一个总体的比例划分,并且应该尽可能以清洁、绿色产业为主,以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提升为主,发展出符合新形势下环保要求、经济发展导向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产业结构调整之后,还应该考虑工业的升级问题,如德国近年来成功升级后的工业4.0模式就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该模式要求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引入现代化管理方法,以技术管理、组织管理、全面管理等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工业向着更优化的方向转型,因此,我国应该给予其更多的重视。
从技术的角度看,要以现代化的发展理念,从技术上进行突破。比如,在循环经济方面,就应该对资源的利用与整合、污染物的处理等进行一个产业化的处理系统的构建,从而提升资源与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搭建出在原有工业发展中的外围处理工事,这样既可以解决就业压力,又可以发展出新型的环保行业,更能解决各种污染问题,减少对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可谓一举多得。至于节能减排,还应该考虑更多可再生资源、生物能源的应用研究,比如,现在对于风能、太阳能的利用已经初见成果,所以这方面的走向非常关键。一方面应该注重开发利用,另一方面应该增加政策激励,以创新促技术,以技术创革新,以革新推动整个清洁行业的形成与发展。另外,还应该学习国外的人才培养计划与项目研究方法,增加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增加项目经费,真正做到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增强国家整体技术能力,提升国家节能减排水平。
从生活的角度来看,我国属于人口大国,而且生活中的浪费现象也较为严重,若能将这些浪费掉的资源加以利用,那么结果也会相当可观。所以,为了解决节能减排的问题,应当增加宣传力度,强化节能意识。要根据城市、农村两个大的分类来进行特征分析,尤其是增强对人们的生活习惯研究,还应该从不同的地区进行研究,并对各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展开研究,这样更能从实际情况出发,增加生活中的节能方案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又可以减少实施时的矛盾与摩擦。另外,应借助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增加公益广告数量,在广大农村地区进行宣传,尤其是政府机关应做好带头作用,发扬勤俭节约精神。节能减排事关重大,应该从更高的层次,从为后代谋福利、谋发展的角度出发,做到全民性的普及,从而掀起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性节能减排运动,推动我国人民的认知,强化行动意识,将节能减排与人类生存、发展关联起来,让当代人民与子孙后代共同走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注:本文是秦皇岛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基于ppp模式秦皇岛市环保产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502A34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