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膜过滤能力最强
目前主流净水器有3种过滤机制,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过滤孔径的大小。
反渗透膜(RO膜)的过滤孔径最小,约为0.1纳米,各种病毒、细菌、金属离子、胶体、可溶性固体、有机污染物等,都会被挡在膜外,过滤出来的水基本上就是纯净水。
纳滤膜的孔径比反渗透膜大了一个数量级(10倍),即1纳米左右。由于孔径更大,它相比反渗透膜会放过一些体型较小的金属离子,如钠离子、钾离子等,但拦截细菌、病毒、重金属、有机大分子之类的污染物依然绰绰有余。
超滤膜的过滤孔径又比纳滤膜大了一个数量级,约为10纳米,在去除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的同时,会保留水中大多数离子状的物质,过滤后的水类似矿泉水。
与热量传递原理相似,当水中溶解物浓度不均时,水会从浓度低的一方自然流向密度高的一方,从而使两边浓度趋于一致,这种水的流动力称为渗透压。但水的净化,需要反其道而行之——拉大浓度差距,最好是一边全是杂质和污染物,另一边全是干净水。因此就必须借助水泵提供与渗透压方向相反并且更强大的压力,才能实现净化。
一般来说,以超滤膜的特性,普通自来水的水压就足以对抗渗透压,不需要水泵。纳滤以及反渗透净水器截留率更高,为了平衡渗透压,就必须使用增压泵。随着净水器的工作,净水越来越多,原水不断被浓缩,渗透压会越来越高。当渗透压达到增压泵的动力极限时,水就无法再通过滤膜流入净水端。另外,被截留下来的杂质越积越多,也会堵塞滤膜。因此,进水端的浓缩水必须适时排放出去,这就是废水的由来。
❤ 新国标抵制“费水机” ❤
如今,反渗透净水器普遍存在的费水问题,已经引起行业的重视。相关企业也在力求让消费者用上更节水的净水器。根据国家强制标准《反渗透净水器水效限定值及水效等级》(报批稿),将净水器的水效等级分为6级,从最低的5级到最高的领先级,净水率的要求从35%~75%不等。也就是说,反渗透净水器的净水率必须达到35%以上;而水效等级2级(净水率≥55%)或以上的净水器,才称得上是节水型净水器,相当于每产生1升废水可以制出1.22升净水。
适时更换滤芯是净化类产品难以回避的特性,虽然很多产品都有滤芯寿命提醒功能,但由于不同家庭水质差别很大,这一功能仅能作为参考。滤芯的实际寿命受到自来水水质以及使用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不管怎么说,当净水的口感、色泽这样的感官指标发生变化了,滤芯毫无疑问要赶紧更换了。
至于反渗透、纳滤和超滤哪个更好,目前没有定论。归纳起来是:超滤机占用空间小,出水速度快,耗电,理论上不排放废水。纳滤净水器胜在能除水垢、制水速度尚可、废水产量又不会太离谱,比较适合北京这种水质基本放心、只是铁锈(部分老旧社区管网老化)和水硬度较高影响口感的地方。如果在自来水污染比较复杂、水质不稳定并且有时污染很重的情况下,反渗透这种“一刀切”的彻底净化是首选。
此外,一台净水器好不好,还应该看它的类型和定位来具体甄别,比如一台反渗透净水器,如果连溶解性固体都滤不干净的话,肯定不能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