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当其冲的是,新一轮政策红包正有序落地。环保部8月8日发布消息,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大项目落地的重要部署,2016年度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央项目储备库建设完成,共涉及具体工程项目4800多个,总投资超过4300亿元。
中央财政近期已下达2016年度中央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130亿元,将首先用于省级人民政府批复的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集中用于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地下水污染防治等。而对于未纳入中央储备库的项目,中央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原则上不予支持。
同样利好的消息源自核电板块。核电作为资产密集型行业,扣除其他因素后,发电小时数越高,设备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就越高。而在近日,继可再生能源之后,核电的产出销售有望获得政策护航。来自权威媒体的报道消息称,《核电保障性消纳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正由国家能源局综合司下发给中核、中广核、国家电投、华能、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以及辽宁、福建在内的7个省、自治区发改委(能源局),以期解决核电消纳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征求意见稿还明确,在市场条件较好的地区,省级政府电力主管部门和电网企业按发电能力满发的运行方式安排核电机组年度计划上网电量指标。这也意味着,在大部分地区,核电保住了基荷电源的地位。
但同时,从IT时代进入DT时代,科技革命催生产业变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深远影响。置身于大数据时代,怀揣着政策红利的环保行业如何与科技创新“联姻”,亦成了环保圈重大议题。
2016年,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的元年、“十三五”环境信息化建设的起点。《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的印发,不仅为未来五年的环境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新常态下环境管理转型规划了一条路径。从中央到地方,《方案》需要层层落实,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各级环保部门都已经纷纷开始探索环境大数据建设的实践。
从中央到地方,已开始寻求数据整合工作的突破口。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主任程春明介绍,在2015年整合了环境保护部各业务司局60多个系统的基础上,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今年将整合、集成42个业务系统的数据,涉及水、大气、土壤、有毒物质、生态、核与辐射、监察执法、应急、环评、环境健康、综合等业务数据。
基于此,有着“政策+科技”双引擎护航的环保产业,自然被业界视作下一个万亿风口。“风”从何来?7000亿PPP引导基金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进入8月,和气温一起升高的还有各地推进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热度。
近期,中央财政引导设立的1800亿元国家级PPP引导基金已正式“出手”,一周之内接连签约两笔,分别落在内蒙古1、2号线轨道交通项目和河南五个示范项目。与此同时,地方级的PPP引导基金设立也在提速。目前已公开披露的国内PPP引导基金注册资金总规模已经超过7000亿元。其中地方层面,黑龙江、新疆两地省级引导基金均在千亿规模,分别为1340亿元和1000亿元,山东、福建、浙江等省级基金都在百亿规模。
业界普遍预测,在政策的推动下,环保PPP未来将会迎来空前盈利空间。有力的佐证来自数据:2016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计划将投入111亿元,水污染治理专项资金将达到140亿元。我国土壤污染治理难度更大,所需投资也更多。“持续增长的环保投入预计将拉动更多PPP项目实施。”众多业内人士均纷纷指出。
可见,来自环保行业的“洪荒之力”,确实很强大。而机遇来临之际,下一个弄潮儿会是谁,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