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出台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指出,要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到2020年,重度 污染耕地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面积力争达到2000万亩。轮作休耕是耕作制度的一种类型或模式,是有效利用耕地资源、提升耕地综合产能的有力措施。 当前,急需在全国一些重点地区推行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从而实现污染耕地的绿色修复。
我国耕地污染现状急需科学推进轮作休耕
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十二连增”。然而,在粮食连年增产的同时,耕地资源环境面临多重挑战。耕地被高强度利用、长期高负荷运转,得不到休养生息,因此耕地地力严重透支,耕地质量退化、耕地污染尤为突出,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全 国土壤污染调查公报显示,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耕地土 壤点位超标率为19.4%。重金属等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种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 7.0%、1.6%、2.7%、2.1%、1.5%、1.1%、0.9%、4.8%;六六六、滴滴涕、多环芳烃3类有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0.5%、 1.9%、1.4%。从污染分布情况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特别值得注意的 是,部分地区重大地球化学灾害和污染隐患突出, 耕地土壤污染呈现出流域性和区域化发展的态势。
2015 年10月29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国家可以根据财力和粮食供求状况,重点在 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等地区开展试点工作。2016年5月28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出台,明确部署了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 度试点工作。
当前,科学推进污染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加强污染耕地生态修复,探索藏粮于地的具体实现途径,对推动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和耕地资源永续利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首 先,推行轮作休耕制度,是我国实施藏粮于地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举措。我国化学肥料和农药过量施用严重,由此引起耕地质量不断下降、耕地环境污染和农 产品质量安全等重大问题。从供给端来看,受耕地资源约束,粮食持续增产的困难越来越大。而稳妥推行轮作休耕制度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因地制宜地规划出一定面 积的耕地,不予种植农作物或者减少轮作系数,让耕地休养生息,可以逐渐恢复地力,提升综合生产能力,达到藏粮于地的目标。因此,轮作休耕对推动我国农业转 型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其次,推行轮作休耕制度,是有效保 护耕地资源和改善环境质量的具体途径。十多年的科学研究和大量实践证明,由于我国农业主产区的污染负荷与复杂性在世界上都罕见,直接利用国外既有理论和技 术无法切实解决我国在农业领域所面临的重大科学和技术挑战,难以有效地遏制环境污染日趋加剧的发展态势。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休耕不是非农化,更不能让土地 荒芜,可以在休耕土地上种植豆科绿肥、修复植物,施用修复剂等。轮作休耕制度的实施,采取深耕深松、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和修复剂、种植绿肥 和修复植物等土壤修复方式,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提升土壤肥力,消除有毒有害污染物,控制污染风险。还可以恢复土壤生态系统的正常物质流和能量流,使耕地 土壤处于休养治病的状态,保障我国耕地资源的永续利用。
第三,推行轮作休耕制度,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推行轮作休耕制度,前提是不影响农民收入。休耕不能减少耕地,不搞非农化,不削弱耕地产能,确保急用之时粮食能够产得出、供得上。轮作休耕制度必须与农民收入挂钩。制定休耕补贴政策,要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与此同时,国际粮价持续走低,国内粮价居高不下,粮价倒挂使得国内粮食仓储日益吃紧,粮食收储财政压力增大。推行轮作休耕制度,有利于与国际市场接轨,加大我国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水平,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
污染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比较零星
总 体上看,目前我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十分零星,尚未在全国展开。据了解,近年来吉林省大力推广玉米高光效休耕轮作高产栽培技术,通过调整垄向、增加株 数、株数加密等栽培方式提高粮食产量,在九台区运行几年来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特别是休耕轮作对黑土地的保护意义非常重大。
江苏省句容市是全国闻名的“草莓之乡”,设施大棚草莓规模化生产带动了全市草莓种植产业的发展。但是,在生产过程中草莓种植土壤连作障碍现象十分严重。为了缓解土壤连作病害威胁,句容市探索出了“水稻+草莓”的高效种植模式,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中 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近年来研发了基于豆科植物紫花苜蓿—根瘤菌共生体系的原位生物修复技术。这一技术体系已入选《国家先进污染防治示范技术名录》,在 浙江台州电子垃圾污染区、湖南石门重金属污染区等地开展了污染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示范工作,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关注。例如,研发了多氯联苯污染农 田土壤的生态修复技术。这一技术选用豆科植物紫花苜蓿作为宿主植物,接种微生物菌剂,结合农艺调控工艺,首次应用于多氯联苯复合污染农田土壤,取得了明显 的修复效果。采用这一生态修复技术后,可以恢复土壤农用功能,提高土壤生产力,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推行污染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的建议
对于污染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笔者在此提出以下建议:
首 先,要查明我国适于轮作休耕的污染耕地资源现状。根据全国农业产区耕地环境质量状况,深入分析重点关注区域(如重金属污染区、有机污染区、连作障碍区)农 业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矛盾,研究区域耕地资源及粮食产能发展的限制因子,明确适于轮作休耕的耕地资源数量(如面积、范围、规模)和质量(如生产功能、环境 功能、生态功能),开展适于区域轮作休耕的耕地资源区划。
其次,探索污染区域耕地实 施轮作休耕的技术方案。轮作休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分类型推进。根据重点污染关注区域导致耕地环境质量退化的主要成因,通过轮作、休耕、退耕、替代种植 (如修复植物)等多种方式,严格管理土水肥药的合理使用,提出有针对性的耕地轮作休耕技术方案,并开展污染耕地综合治理示范。以农业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 为基础,综合分析耕地轮作休耕的综合效益。
第三,建立推行污染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 的体制机制。研究重点污染区域实施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的相关政策,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和管理机制;构建实施污染耕地轮作休耕的差别化补偿标准体系;建立严格的 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补贴补偿制度和投入机制、行政问责制度等;建立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建立有效的耕地环境监测与修复网络;培育生态环保的市场经济 机制,提高当地人民群众的经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