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干净整齐的垃圾桶,一边是倾倒垃圾的坑塘,村民们的“举手之劳”,为何会出现摇摆?
5月初,记者随机暗访了山东临清市3个乡镇7个村庄,发现在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全覆盖的同时,由于垃圾分类问题上的“理解偏差”,部分村民再次出现了乱倒垃圾的行为。城乡环卫一体化长效机制的建立,依然要过村民“环卫意识”这一关。
倒垃圾为何“舍近求远”?
“我们村里都有垃圾池和垃圾箱,配备了专门的保洁员,每天都有垃圾车清理清运,村庄干净了……”临清市大辛庄街道办、唐园镇、青年路街道办多位村民,向记者讲述了乡村环卫带来的崭新变化。
但是,大辛庄街道办大辛庄村却遭遇了“新情况”。村民孙武(化名)告诉记者,“垃圾箱就在路口,有垃圾车天天来拉,但还是有人‘舍近求远’,倾倒在这个大坑里。”
这个位于村北的大坑,是大辛庄村村民的旧鱼塘,虽然后来种植上了树木,但慢慢成了村民的“天然”垃圾池。孙武说,“清理后,往大坑倒垃圾的村民就很少了,但最近又有了‘反复’。”
记者现场看到,在距离村民家较近的坑边,有村民用铁板和砖头围起了一道墙,仅在靠里位置开了一个小口,而清理过的大坑再次有了倾倒垃圾的痕迹。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表示,“刚开始,大家都往垃圾桶倒(垃圾),但有些村民‘不讲究’,把剩菜剩饭跟其他垃圾一起倒到垃圾桶里,污水淌到了大街上,有人就觉得‘与其这样,还不如原来倒坑里呢’。就这样,有人往垃圾桶里倒,有人又偷偷往坑里倒,什么意见都有了。”
对此,大辛庄街道办主任王东明表示,将继续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微信、短信等多种形式,在辖区村居委发放环卫一体化“一封信”,引导群众改掉过去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农村建筑垃圾怎么办?
在临清市乡村采访,行走在绿油油的麦地之间,记者感受到了泥土的芬芳,整个身心都得到了愉悦。然而,在唐园镇前幞头村等地,部分建筑垃圾让淳朴的乡景显得不那么“协调”。
前幞头村村民王莉(化名)表示,现在老百姓有了钱,生活改善了,日子好过了,首当其冲的就是盖房子修宅子。“这个时候(季节),盖房子的人多,建筑垃圾自然就多了。”
但是,对于建筑垃圾如何处理,有的村民并不了解。一位正在盖房子的前幞头村村民表示,“村委会不允许建筑垃圾倒进垃圾桶,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处理,只好就近找个空地就倒了。”
在前幞头村每一家农户家门口,记者都发现了一张今年2月张贴的环卫一体化“致广大村民朋友的一封信”,其中有一条就是“及时清理建筑垃圾”:如果因修建房屋确实需要临时占道,应当尽快将房屋修建留下的建筑垃圾进行清理,倒入村委会指定的地点。
唐园镇镇长张宁表示,目前全镇32个村有130多名保洁员,生活垃圾能够做到日产日清。“建筑垃圾不定期地由三轮车单独清运,一部分回填到废旧坑塘,一部分进行回收再利用。村民对建筑垃圾如何处理不了解,说明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到位的地方。”
国家住建部村镇司司长张学勤认为,农村垃圾处理是一项民生工程。“农民既是垃圾的生产者,也是垃圾处理的受益者。如果没有他们的参与,城乡环卫一体化很难取得长效。”
垃圾处理“有效益才有动力”
临清市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地正在探索建立城乡环卫一体化的长效机制。“我们如果不把眼光放远,每年的投入都将是一个‘无底洞’,而投入一旦停止或者减少,很可能造成反弹。”
现在,临清市有两个建设项目,因为跟垃圾处理有关受到了社会关注,一个是德运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一个是顺通高压砌块生产线建设项目。
青年路街道办主任王超表示,目前顺通8条高压砌块生产线已建设完工并投入生产运营,“原材料就是以建筑垃圾为主,年可生产环保高压砌块60万立方米,能满足周边地区建筑市场需求。”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计划将于今年底实现并网发电。”张宁表示,这个项目能够实现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日处理生活垃圾800吨,临清市城乡生活垃圾都能得到处理。
“有效益才有动力。”张宁说,“现在,我们是花钱运垃圾,交给市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但如果这些项目都运转起来了,每运一车垃圾都会有收益,大家都会积极到各乡镇‘找垃圾’,真正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