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可再生能源供热技术将优化组合

2016-05-20    来源:中国节能网
0
[ 导读 ]:在可再生能源供热的技术层面,目前大量的技术还难以达到采纳要求,缺乏切实可信的技术经济参数。针对多种能源的优化组合方案研究在国内是十分

“在可再生能源供热的技术层面,目前大量的技术还难以达到采纳要求,缺乏切实可信的技术经济参数。针对多种能源的优化组合方案研究在国内是十分欠缺的。”近日,在中国可再生能源供热和分布式能源交流平台(RHD)成立大会暨国际技术交流会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表示,为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大气污染,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供热要形成合力,助推城市供热的清洁化升级。

据RHD牵头单位北京华建网源电力设计研究所所长王新雷介绍,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供热主要依靠以煤炭为代表的化石燃料,导致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正不断加剧。伴随太阳能、地热能、空气能等多种可再生能源供热方式的日渐成熟和分布式能源在供热领域应用的延伸,“综合化的新型能源系统将提供更加绿色、清洁、低碳的供热方式,这也是成立RHD的目的所在。”

结合国内城市供热现状,可再生能源供热的发展需要依靠高效率的多能互补。梁志鹏指出,可再生能源供热除太阳、地热能和生物质外,可以更多引入电供热。“在可再生能源电力过剩地区,可将电力转化为热能并通过热泵提高供热效率。如果此类技术得到良好应用,效率甚至会高于单纯利用煤炭、天然气燃烧发电。所以,‘电+热泵’的供热方式应当优先推广应用。”梁志鹏同时强调,目前,国内的可再生能源供热只是缓解环境污染的手段之一,可以在小范围内试点推行,但在以北京为代表的大型城市中,“完全进行单纯的可再生能源供热并不现实,还需要依靠热电联产、天然气供热等多种手段。”

同样,在世界范围内,系统化利用可再生能源供热也越来越受关注。据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能源政策研究部主任、欧洲可再生能源供热制冷技术创新平台(RHC)主席Grehard Stryi-Hipp介绍,2014年欧洲可再生能源供热和制冷的占比已达到17.7%,目标到2040年欧洲的供热和制冷将全部由可再生能源提供。在能源利用和相关技术的跨领域组合上,RHC正在致力于推动区域供热与制冷、热能存储、综合动力系统与热泵等技术的应用。Grehard Stryi-Hipp表示,把不同的可再生能源技术高效组合,实现跨领域的应用是RHC需要面对的重要挑战。“例如,智能化解决方案的开发、标准化程度的提升、综合成本的降低等都是需要切实考虑的问题。”

除了技术上的融合交叉,可再生能源在供热领域的应用也迫切需要政策上的“组合拳”。与会者普遍表示,当前我国相关领域的政策尚处于分散化、碎片化的阶段。以地热供暖/制冷为例,国家地热能中心相关负责人刘金侠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地热能的开发利用管理职能分布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水资源管理的相关部门,“开发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在多个部门交叉的情况下,有时很难快速、有效地解决”。刘金侠认为,应在国家层面明确地热能利用的管理部门,同时开发协同管理的有效机制,“例如,在京津冀范围内成立地热能利用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常设机构,研究相关领域发展的指导意见,综合协调开发利用中的各种问题。”为此,王新雷也表示,RHD将从相关研究和工程建设两方面入手,整合可再生能源供热和分布式能源领域的技术和政策建议。

另据梁志鹏透露,为促进“十三五”期间可再生能源供热的发展和综合利用,RHD将在国家相关政策措施不断完善的框架下,尝试推动一批可再生能源示范地区和示范工程的建立。“希望示范地区主要集中在三个区域,即寒冷的北方地区(东北、内蒙古、西北)、空气污染严重的京津冀地区和供热需求不断提升的长江中下游地区。”

 
 
[ 皇家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