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2015
2016年伊始,各大LED显示屏领域的上市公司相继发布了2015年业绩报告。结果表明,与2014年小间距LED显示屏市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相比,过去一年的“年景”显得略微“淡”了一些。
较有代表性的行业巨头中,奥拓电子、雷曼股份、艾比森等业绩有约20%-68%不同程度的下滑。联建光电、洲明科技、利亚德等的净利润则实现了约75%~101%不等的增长,即便部分企业保持了业绩增长的战绩,但从实际结果来看,2015年行业整体增速较2014年已经放缓。
究其原因,全球经济景气程度降低的大环境首当其冲。2015年,在诸多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下,整体经济延续了减速下行的态势,大型基建项目增速放缓,对LED显示屏销售收入造成了不利影响。此外,同质化竞争压力下针对小间距LED显示技术的研发投入增多,针对海外分公司及新的业务领域拓展投入的增多等因素,增加了企业经营性费用支出,加速了部分企业收支不平衡局面的形成。
其次,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及未来LED显示屏企业所面临的发展压力不小,不仅需要应对全球及国内经济环境变化的挑战,更要面对来自行业内部的种种竞争压力。经历了数年的发展,当前的LED显示行业已经逐渐趋于稳定和成熟,产品同质化的矛盾日益突出,促使产品价格也进入了下滑的轨道,不断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再加上近年来大量涌入的企业带来的竞争压力,使得从业企业想要维持较高的利润水平十分困难,甚至出现量增价跌的局面。
不仅如此,来自应用层面的压力也成为新常态形成的促成因素之一。纵观近来的重大显示设备展会,不难发现,主宰各品牌展台的小间距LED显示屏仍以1.2mm以上的产品为主。事实上,综合考量应用需求及成本等因素,1.0mm以下的“微间距”产品竞争优势并不明显。因此也就不难理解,近来相关企业关注的竞争焦点不再是无穷的“小”,不再是单纯的数据比拼,这种相对的技术过剩,也引导或迫使LED显示屏企业转向了解决方案创新、应用领域创新等多元化竞争思路。
下行的国内外经济态势,产品同质化导致的竞争环境恶化,应用创新能力的相对匮乏,成为过去一年对小间距LED显示屏行业造成负面影响的“罪魁祸首”。在这些因素的持续影响下,企业面临的生存竞争将不断增压,一种行业新常态正在逐渐成形。
2016是“更糟”还是“更好”?
时间跨入2016年,行业面临的这些负面因素的影响仍在持续,但要说2016会变得更糟,倒也未必。国际社会普遍的经济刺激政策作用下,2016全球经济“触底反弹”的可能性更大;国内一带一路、互联网+、平安城市等项目建设,以及2015年经济调控政策真正起效等因素,将为制造业带来新机遇;而行业内部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的铺开,以及品牌结构优化,也将为行业整体发展提供新的驱动力。从这个意义上来看,2016总体发展趋势仍是向好的。
这对于新兴领域的小间距而言影响将更为深刻。我国新一轮的经济框架改革力度将不断加大,这一轮改革将更加侧重于供给侧改革。需要认清的一个事实是,尽管当前以钢铁、水泥、煤炭、电力为代表的诸多行业领域存在产能过剩问题,但这种过剩在供与求两端是不对等的,真实的情况是,能够真正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精,尖”产品不仅不会过剩,反而是相当不足,这就要求经济结构调整朝向更加优化的方向迈进,从“去”产能阶段迈向“优化”产能的新阶段。
产能优化,最终的目标是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进行产品的研发生产和服务配套,这对于各行各业提出了提升效率的根本要求。诸如,一带一路等跨国发展战略的深度实施,在为我国相关制造行业带来新机遇的同时,对传统制造业提出了提升效率的要求,即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创新科技引领的产业效率提升,这就要求无论在产品研发制造流程中实现更高的监管、协作效率,“可视化”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手段,这其中就涉及到大量显示设备的应用。而制造业通常又对应于大型监控、指挥、调度应用,这与小间距LED屏主攻的市场目标不谋而合。
再如,在崭新的安全形势下,国家在安防领域的投入势必加大,无论对于警务系统还是军队系统而言,能符合新形势下危机预警、突发事件处理,以及跨地域、跨军种联合作战能力需求的指挥控制联动系统需求加大,无论是远程视频会议、虚拟演练、舆情监控,还是安防监控、作战指挥,均需要高性能显示设备的支持,这同样也是小间距LED屏的优势领域。
此外,在舞台娱乐、主题公园、信息发布、零售卖场、交通运输、医疗保健等诸多行业领域,小间距LED屏同样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而这些产业也被认为在未来数年是十分具有活力的领域。
全球经济刺激政策的落地生效,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信息化升级项目,以及跨国发展战略的深度实施,促成了诸多行业对大屏显示设备应用升级的新需求。由此看来,2016年对于小间距LED企业而言,困难是有的,但更多的是机遇。
新常态下,企业如何突围?
有一点需要明确,行业机遇是存在的,但并非是敞开式的,并非是所有参与竞争的企业都能享受到的机遇红利。那么,在行将长期存在的行业新常态下,小间距LED企业到底如何谋求发展呢?
笔者认为,企业首先需要增强品牌意识。面对日益加剧的行业竞争,强化品牌意识的必要性不言而喻。随着小间距显示技术逐渐涉足室内高端应用,如指挥控制中心等领域的LED屏企,一方面要应对行业内部激烈竞争的压力,另一方面还要充分适应全新的行业领域和竞争格局及用户需求。在双重压力下,企业构建“软”实力,树立品牌口碑和行业影响力,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同时,企业还需要适应自身的角色转换。前文曾表明,不断增多的从业品牌,不断加剧的行业竞争,使得产品作为竞争焦点的地位不断弱化,更多关注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能力已成为行业的共识。
不过,以解决方案为核心的观点尽管已经提出多年,一些企业对这一概念的理念却依旧停留在概念的层面。用户需要什么样的解决方案?怎样打造用户真正需要的解决方案?什么样的解决方案能够形成品牌的差异化优势?这些问题具体到操作层面,就显得不甚明朗。究其原因,与认识不够深刻及相关资源投入力度不足不无关系。
那么,如何将应用落到实处?首先,必须深刻了解用户的切身需求。新的竞争常态要求企业的运营必须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以用户体验为核心。要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走近用户,倾听用户是最好的选择。大屏显示行业及其他行业此类案例并不鲜见,一些企业定期或不定期邀请用户参与座谈,了解用户在产品使用过程中真实的问题和反馈,这些意见被视作新产品研发或已有产品改进升级的宝贵信息。
将应用落到实处,需要从提升应用体验入手。相关的人员、资金及研发力量必须有充分的保障,不妨转变思路,成立单独的解决方案研发部门也未尝不可,甚至是借鉴其他行业领域的解决方案,例如可从华为、IBM和思科等提供的优质解决方案中得到启发,举一反三,为我所用。从提升产品的易用性、可靠性、安全性、操作性出发,融合互联网、物联网、智能技术、IT技术、云计算等新技术优化应用体验。
举例来说,当前大屏行业通用的服务模式是,产品售出后,一切安装、调试,以及后期维护工作全部在用户端进行,一旦产品使用中出现任何问题,需要供应商派遣专业人员到用户处进行调整。未来这种被动的服务模式的劣势将逐渐显现,而主动服务会被更加推崇。例如制造商可以为产品增加远程监控管理服务模块,当设备在用户处完成安装后,供应商可以远程对用户设备的使用情况、运行状态等进行监控,甚至进行远程调试、管理和维护。这种更加主动、更加智能化的服务方式,一方面有效简化了设备维护操作,帮助用户节省了维修时间和成本,提升了应用体验;另一方面则可以主动获取设备相关使用情况的信息反馈,为下一代产品研发提供有价值的需求信息。
应用为先,树立品牌影响力,优化用户体验,转变服务模式,是新常态下小间距LED屏企完成向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角色蜕变的必要条件。2016年,挑战仍在,但潜在机遇也很多。准确把脉行业走向和用户需求,实现应用落地,小间距LED屏企业才能从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新常态下的常胜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