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宝马总部工厂大规模无人化工厂,还是MAN公司的人机合作的工厂,这种基于信息化的技术此前在德国各类企业中已有广泛应用。南方日报德国调研组在走访的过程中,无论是德国企业一线从业者,抑或德国研发人员、经济学者均认为,工业4.0并不是一项新鲜技术,也并非政府倡导后才热起来的应用。
汉诺威应用科技大学经济学教授赫尔贝格曾担任格戴姆勒·克莱斯勒股份公司高级经理,在奔驰公司负责信息化应用,也多次为中国企业提供信息化培训。他说,现在各种概念层出不穷,但各说各话,容易造成迷失。比如很多人认为智能手机有“脑袋”,但实际上其智慧并不是来自手机本身,而是依靠其背后强大的信息体系支撑。
回到当下热议的工业4.0,不久前该大学曾面向汉诺威地区做过一项专题调查,结果显示大企业离工业4.0比较近,而大多数的中小企业离工业4.0比较远。“这是不是反映了真实情况呢?“赫尔贝格说,调查进一步追问就发现,实际上很多企业都在做虚拟网络,这本身就是工业4.0的一部分,只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而已。当地有一家做金属加工的公司在天津设立了工厂,他们通过信息技术,把实时采集到数据从天津直接发回德国总部,这本身就是一种工业4.0应用。
“工业4.0所需要的技术并不新。”赫尔贝格说。比如数据库的概念在40年前就已经有了,ERP也是每家中国企业都知道的技术,各种电脑控制和辅助的生产、设计技术也非常成熟。“因此,工业4.0更多是如何利用好这些已有的技术将生产串接起来迈向虚拟生产。”
所谓虚拟生产,是指依靠信息的传送,用虚拟的设备把上下游价值链中看得见的生产设备组织起来,实现高度地灵活生产。这种形式以前更多应用于服务性行业,如今开始向生产领域延伸。比如在软件供应领域,企业可把一个订单分解成为若干个小模块,分包给不同的合作伙伴,最后组合成为一个产品,当另一个订单需要不同的产品时,它立马又可以将各种小模块进行灵活组合,形成新的产品。“未来的工业生产也是这样,企业可能有很多生产‘插头’和‘接口’,不同的组合就能生产不同的产品。”赫尔贝格说。
赫尔贝格进一步强调,不要以为一个工厂里,工人拿着平板终端或者手机进行对话,就是工业4.0,这是非常错误的概念。实际上,工业4.0的一步步发展之后的综合效果。至于究竟要不要实施工业4.0,或者要从哪一个环节做起,更多应该取决于整体的效益。他之前在奔驰公司工作,也曾试图用几十万欧元来推动生产环节的信息采集和串接,但最后公司并没有批准这个项目,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效益,或者说投入产出比达不到要求。“因此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来做出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