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PPP研究院副院长满莉博士和中国建筑国际(3311HK)企业传讯部主席周志轲先生参加我们4月27日的香港策略会,分享PPP模式展望,现状及案例
满莉博士认为“PPP已经到了火山口,中国未来8-10年PPP将是一个常态。周志轲先生认为,PPP模式对公司来讲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率,投资回收更有保障;社会资本的参与也使基建市场更加市场化,是基建行业改革的重要一步。
PPP模式三个总要的启示
满莉博士通过三个关键词阐述了目前PPP模式的三个重要启示:1)借力。政府端的公信力、控制力和影响力与社会资本端的创新力、对市场的敏锐度和资本运行的风险控制力,这两个端的相互借力,合力形成的partnership。最终体现在控债和提效上就是PPP的主要动力。2)杠杆。PPP模式将广泛使用各种金融杠杆,例如融资租赁工具。使用PPP有效扩大政府对盘活存量的政策影响力,使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进来。3)选择。选择对的项目,选择匹配的、靠谱的合作伙伴,事半功倍。一定要有前瞻性,不要等到市场已经做集成了、沸腾了,你再进入,那你进入的成本会越来越高。而且现在PPP强调的是全生命周期,在前期顶层规划设计的时候,就需要投入。
两种新PPP模式对公司影响正面
周志轲先生认为PPP模式更多是一种合作关系,传统的BT/BOT是一种商务模式,这三种模式不是可比较或对立的,更多是的PPP是建立在BT/BOT模式之上的一种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关系。新BOT式PPP模式中公司和政府按比例投资,较传统BOT模式全部资金需要由企业负担,企业的资金压力有所减轻。而同时公司均可以获得全部土建部分收入,所以资金使用效率更高。而在权益比例不足50%的情况下项目不需要并表,降低了公司表内负债。在运营阶段,预期投入收益往往实行“多退少补”,即预定投资IRR上下限,运营收入不达下限时政府通过补贴补足差额,超过上限时则将超额收益退回给政府。有些项目约定有退出机制,长期收入不达标准时政府需按合同提前回购项目。新BT式PPP模式,较传统BT的(建设)2年+(回款)2年变化为(建设)2年+(服务期)2年+(回款)2年,同时服务期政府按一定比例支付服务费用。政府的信用风险则通过要求政府提供抵押的方式来控制,在资金利用效率上则与新BOT式PPP模式同样较传统模式有优势。
2016年将是PPP开工的高潮
综合两位专家的专题演讲,我们看到新PPP模式更注重运营,政府转变补贴建造为补贴运营。同时借助社会资本的市场属性,国内PPP市场的项目属性更合理,更趋市场化。但PPP模式也导致项目审评和准备的时间更长,2015年主要为PPP项目的准备期,2016年会看到PPP项目开工明显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