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4月13日,供排水厂乙烯污水处理场已连续百分之百达标2000天,正式迈入2.0时代。此处的2.0有两层含义,一层是达标天数开启以“2”为千字头计算的时代,是达标路上一块重要的里程碑;第二层是2.0时代对污水达标提出更高的要求,达标工作将面临更大挑战。
从2010年10月22日的COD≤60mg/L、氨氮≤6mg/L,到2013年1月1日提升为COD≤50mg/L、氨氮≤5mg/L,再到2016年7月1日实现COD≤40mg/L、氨氮≤2mg/L,新环保法、十三五规划、水十条对环保工作要求越来越严,排污标准越来越高。然而,该厂目前污水处理工艺无法满足2017年新国标要求,确保百分之百达标难度越来越大。
在这种严苛的环保法律法规与污水处理场百分之百达标瓶颈紧急碰撞的困境下,乙烯污水处理场依然能够冲破重重关卡,迈入百分之百达标2.0时代,值得点赞。那么,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专题攻关:解决污水达标难题
该厂坚持预则立,不预则废的方针,厂长王卫华要求安全环保工作要从抓早抓小做起。从去年4月1日起,按COD<40mg/l、氨氮<2mg/l试运行,组织攻关。3月28日,他带领厂领导班子成员,技术、生产、环保这3路大军开展“新形势下环保风险与对策”专题攻关,他们研读最新的环保法律法规,调研该厂目前存在的环保风险,并针对该厂当前达标现状,及时提出对策,时刻警示领导班子成员时刻紧绷环保达标之弦。
“上游装置处于检修运行末期,再加上高负荷生产,水量水质冲击频繁,对达标带来了更加严峻的考验。污水处理系统处于检修运行末期,系统问题频出,影响平稳运行。”乙烯净化车间主任王德海很担忧。针对这个问题,该厂3月份迅速启动“水务装置可靠度评估与对策”,对全厂66套水务装置进行摸底调查,最终判断23套可靠、32套可控、11套风险较高,根据不同归类制定了不同应对措施。
3月25日,乙烯净化1号生化池2号提升泵出口阀阀芯脱落,为保达标,车间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连夜召开会议探讨检修方案,同时联系环保中心、机动科安排施工单位进行临时泵管线的铺设和阀门更换前的准备工作,及时抢修。
优化运行:做大低盐系列处理能力
新投用的污水回用装置进水采用乙烯污水场低盐系列出水,由于高盐系列达标卡边运行,低盐系列出水回用后,乙烯污水场稳定达标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车间从去年11月份开始进行接触氧化池改造。“改造是为了更好地达标,但是在改造期间一部分设施停运,达标难度增加。”王德海很紧张。从此“如何在改造期间实现低盐水回用后污水场整体稳定达标”就成了时刻萦绕在王德海脑海中的大问题。
王德海带领劳模工作室成员不断攻关,最终确定方向“保持并发挥低盐系列达标优势;细分污染源,优化来水分配;提高低盐系列负荷,挖掘高盐系列降费潜力。”
他们充分利用雨水罐的缓冲能力,消除上游循环水排污带来的杀菌剂对生化的影响,提高低盐系列负荷;将烯烃污水切入雨水收集罐,并采取半液位控制,消除含油污水对低盐系列的冲击;优化高、低浓度污水分配比例,在提高低盐系列处理量的同时,保证两套生化系统进水水质稳定,为提高低盐系列处理负荷,车间还设置三台阶切水目标,逐步提高低盐系列水量。
他们还在去年10月份攻克了曝气系统频繁堵塞问题,创造性的在不停水、不清池的情况下,在密闭池内铺设曝气软管,解决O池溶解氧偏低的问题,保持了低盐系列的达标优势。“在满足1、2号生化平衡的条件下,低盐系列处理量由原先的350立方米每小时上升到近900立方米每小时。”王德海很自豪。
精细操作:积极应对生产波动
“认真监盘、仔细巡检、精细操作,保证每一股来水处理方法得当。”4月5日,当被问及运行职工都为达标百分之百做了啥时,正在监盘的乙烯净化运行三班班长杨海江这样告诉笔者。
运行职工是达标工作的直接践行者。他们紧盯来水COD、氨氮和水量波动趋势,如遇超标来水他们会马上通知中化室监测,并通知环保中心到上游调查,与此同时,他们会将超标污水快速切送到事故池中暂存,适当时机再缓缓地提升到生化系统中处理。由于运行职工认真监盘、反应迅速,各部门密切配合,经受住了上游装置几乎每月不少于2次的频繁冲击。
2月21日,由于热电厂脱硫脱硝装置非正常状态下将污水排入东12号线,这股水氨氮高达508mg/L,给污水处理及达标排放带来极大的冲击。
该厂高度重视,在公司职能部门的大力协调下,立即成立应急监控小组,对东12号线实施24小时水质、水量监控,乙烯净化车间迅速调整工艺,连夜在污水场末端连续投加次氯酸钠,并且在保持热电厂稳定生产的基础上,积极协调热电厂控制高氨氮污水排放量,由于反应迅速,措施得当,既保证了热电厂高负荷生产,又化解了此次高氨氮污水的冲击,保证了乙烯污水处理场出水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