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度的汉诺威工博会是全球工业界的盛会,近年来更成为德国企业主场展示“工业4.0”成就的舞台。
“工业4.0”的概念在2011年诞生于汉诺威工博会。尽管至今人们依然热议“工业4.0”的定义和标准,但德国企业致力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取得了长足进展。
“工业4.0”是指将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从而实现智能化、个性化和集成化生产。德国“工业4.0”发展步伐之快从汉诺威工博会上可见一斑。在两年前的汉诺威工博会上,“工业4.0”基本还停留在概念探讨阶段;去年的工博会上,以博世、西门子和SAP等为代表的少数德国大企业展示了已经投入实际应用的“工业4.0”生产线;今年,会上展示的“工业4.0”实际解决方案超过了100种,体现“工业4.0”技术特征的参展产品和生产方式更是比比皆是,“工业4.0”理念和应用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
同前三次工业革命相比,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工业4.0”并不体现在单一技术的突破上。在许多德国企业看来,与其说“工业4.0”是一场革命,不如说是一次进化。可以说,“工业4.0”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延续。
为避免“工业4.0”概念的抽象和模糊,德国大型企业谈及“工业4.0”相关战略时,多会具体到诸如“智能工厂”、“互联工业”或“数字化生产”等。就连汉诺威工博会连续几年来的口号中也没出现“工业4.0”,而是“融合”或“集成”。在瑞士ABB集团内,“工业4.0”有另一个名字:物、人和服务的互联网。ABB集团首席执行官史毕福告诉记者,ABB集团的数字化转型多年前已开始,如今的“工业4.0”无非是一次“快速进化”。
此外,以德国企业为代表的汉诺威工博会参展企业着眼点在“工业”而非“4.0”。“工业4.0”时代的传感器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等同传统制造相结合,将给产品研发、生产、维护和回收的生命全周期带来深远影响,使产品研发周期大大缩短、生产更加精确、生产成本下降以及低成本的个性化生产成为可能。
在今年的汉诺威工博会上可以看到,参展企业在探索“工业4.0”应用的同时,在传统制造技术研发方面的步伐并没有放慢。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展台上,参展的荷兰加工企业代表告诉记者说,他们利用电火花技术进行工业部件的精密加工,精度能达到微米级,在欧洲范围拥有他们同等技术的企业屈指可数。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研发的气压感应计安装在机械手臂上,可以助其准确抓取任意数量的碳纤维布,提高了生产的精确度,还能减少浪费。
虽然“工业4.0”的应用日新月异,如何让广大中小企业接受和使用“工业4.0”相关技术,却依然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难题。24日,在中德企业高层交流会上,德国佛罗恩霍夫生产设备和设计技术研究所的托马斯·克诺特说,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工业4.0”的推广和应用必须要让他们得到实在的好处,如要说服他们使用“工业4.0”的相关技术,最好能让他们从开始使用就能赚钱。
【相关阅读】粤企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
开展两日,嘉腾公司副总裁陈洪波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作为11家参展的佛企之一,嘉腾这家顺德区内的明星机器人企业首次参展汉诺威。在汉诺威工业展核心展区的17号展馆,嘉腾隔壁就是机器人界“四大家族”之一的川崎,两家机器人企业可谓“同台竞技”。
与嘉腾相似,不少粤企都有良好的展位位置。如科达、加德韦两家企业的展位与大众相邻,利迅达也与机器人巨头ABB“同台打擂”。顺德区经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德工业城市联盟在此成立,主办方对参展佛企“有所照顾”。不同展位的租用费用不同,像嘉腾这次参展就花费上百万元。
首次亮相,嘉腾拿出“看家本领”:“小白豚”和“大黄蜂”,展位前异常热闹。
陈洪波称,首次参展收获满满,既展示了自家技术,也观摩了国际同行一流的工业水平。
广东参展企业或在60~70家左右
作为中国制造的代表省份,广东去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约3万亿元,增速高于全国水平。本次汉诺威工业展广东究竟有多少企业参展,目前尚无明确统计。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广东省贸促会副会长罗丙志估算,广东参展企业的数量在60~70家之间。与国际企业巨头相比,中国参展企业的展馆稍显冷清。
同是机器人企业,利迅达在汉诺威工业展首发最新产品——移动机器人。这款“新品”耗费一年多的心血,投入巨大科研力量才得以完成。但在展会上,国际机器人企业巨头库卡展示了与利迅达“新品”十分类似的移动机器人,且早于他们研发出来。利迅达公司总经理霍锦添倍感压力,因为他在汉诺威看到了更酷炫的机器人展品。
库卡同样是机器人企业的四大家族之一,旗下的一款大型机器人占据几十平方米的展位,该机器人可承载两人,还能通过360°旋转带给乘客“过山车般体验”,从而吸引了无数观展者排队体验。另外,高度智能化的跳舞机器人、能够吊车的大型机械手臂等酷炫工业产品都赚足了眼球。
“在汉诺威,企业都拿出了最前沿的技术,大家比的是最好的产品和技术。”一位首次参展的企业高管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记者走访发现,各国所展示的工业技术产品也有明显差异,如东道主德国集中展示其工业智能化,美国重点展示其最新环保科研成果,加拿大则把重点放在采购方面。与顺德政府团一同出访的时事评论员龙建刚直言,发展中国家的参展企业还处于中下水平,很多都无产品展示,中国企业相对好些,如佛山有很多企业带来自家的王牌产品。
缺乏核心技术和原创产品
以广东制造为代表的中国工业,究竟距离德国工业有多大差距,这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
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认为,中国制造业发展模式是“以时间换空间”,靠三来一补等形式完成,这导致中国制造业企业普遍存在一个问题——缺乏核心技术。
有业内人士表示,顺德的嘉腾、利迅达等机器人在展会上出尽风头,但它们的机器人产品的关键零配件及核心技术还掌握在国际机器人企业巨头的手里。龙建刚表示,以广东工业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一直是跟随者,过去三十年都处于模仿、代工阶段;因为缺乏核心技术过度模仿及缺乏自主的知识产权,过去很多国际一流展都难以参加。
中德工业差距在缩小
这次佛山共有11家企业组团参加汉诺威工业展,多数企业均是第一次参展。事实上,除了11家参展企业,佛山还有约40家观展企业,这也意味着未来会有更多企业来到汉诺威参展。在吴晓波看来,中德工业技术的差距正在缩小,“过去有7成的差距,今天就可能只有3%~5%的差距了”。
这种观点也得到很多参展企业高管的认同。某企业高管武桢就表示,“确实看到很多有启发性的工业技术及产品”。霍锦添也直言,中国制造与国际工业顶尖水平的差距已经很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