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上午,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首次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作《国务院关于2015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时透露,2015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73个城市达标,占21.6%;优良天数比例76.7%,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3.2%。 在水环境方面,开展监测的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水源地中,有92.6%地表水型饮用水水源地达标,86.6%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达标。
陈吉宁介绍,环保部2015年加快编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土十条》)。在10个省份启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项目。
督查环保罚单开出42.5亿元
陈吉宁表示,环保部依法落实地方政府环保责任,环境保护部对33个市(区)开展综合督查,公开约谈15个市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各省级环保部门对163个市开展综合督查,对31个市进行约谈、20个市县实施区域环评限批、176个问题挂牌督办。
在落实企业环保主体责任方面,陈吉宁介绍,全国实施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案件8000余件,移送行政拘留、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近3800件。各级环保部门下达行政处罚决定9.7万余份,罚款42.5亿元,比2014年增长34%。法制晚报(微信ID:fzwb_52165216)
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全国共检查企业177万家次,查处各类违法企业19.1万家,责令关停取缔2万家、停产3.4万家、限期改正8.9万家。另外,陈吉宁还透露,环保部开通“12369”环保微信举报平台,全国共收到并办理举报线索超过1.3万件。
空气全国城市仅73地达标
陈吉宁介绍,2015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73个城市达标,占21.6%;优良天数比例76.7%,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3.2%。总体来说,一是空气质量总体呈改善趋势,但污染程度仍较高,部分地区冬季雾霾天气频发高发。
“2015年,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同比下降7.4%,有78.4%的城市空气质量仍然超标,有45个城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超标一倍以上。”陈吉宁透露,京津冀地区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10%,同比下降7个百分点,但采暖期细颗粒物平均浓度同比增长9.6%(北京增长75.9%),受多种因素影响,11—12月出现3次重污染天气。
报告显示,颗粒物为主要污染因子,臭氧污染问题日益增多。
“细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作为首要污染物的超标天数占总超标天数八成多。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占总超标天数的16.9%。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超标城市比例由2010年的22.6%下降到2015年的3.3%,酸雨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由历史高峰值的30%左右降至8.8%。”陈吉宁说。
另外,不同地区的污染情况有所差异,部分城市有所反弹。珠三角空气质量改善幅度最大,区域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为34微克/立方米,首次达标。郑州、乌鲁木齐、济南细颗粒物浓度在2014年同比下降后2015年又有反弹;同时,还有70个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不降反升。
饮用水超9成水源地达标
《报告》显示,全国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质的国控断面比例为64.5%。开展监测的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水源地中,有92.6%地表水型饮用水水源地达标,86.6%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达标。
“地表水水质稳中趋好,但部分水体污染问题突出。2015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质比例断面比2010年提高14.6个百分点,劣V类水质比例下降6.8个百分点。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调水水质稳定达标。”陈吉宁说。
另外,报告中显示,城市黑臭水体大量存在,14个富营养化湖库无明显改善,近岸海域局部污染严重。法制晚报(微信ID:fzwb_52165216)
2015年全国地表水Ⅰ类水质断面比例为2.8%,同比降低0.6个百分点。2010年至2015年,长江流域Ⅰ类水质断面比例降低1个百分点,西南诸河无Ⅰ类水质断面、Ⅱ类水质断面比例下降4.1个百分点。
“2015年地表水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比2010年下降32%。总磷浓度下降幅度慢于其他指标,已成为地表水第二超标因子。”陈吉宁说。
陈吉宁表示,今年将强化重污染天气、饮用水污染、有毒有害气体释放等关系公众健康的重点领域风险预警与管控。加强化学物质和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强化尾矿库环境风险管理。严格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督促存在重大环境风险企业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健全生态环境事件应急网络,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处置应对。
土壤土地沙化面积减少6%
报告显示,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
在生态环境状况方面,2015年完成的全国生态环境十年(2000—2010年)变化调查评估结果显示,全国森林、湿地、草原生态系统面积有所增加,土地沙化面积减少6%,石漠化面积减少4.7%;自然海岸线长度减少10.5%,海岸带自然湿地减少14.9%。
另外,在环境风险方面,突发环境事件呈下降趋势,核与辐射安全可控。
“2015年全国共发生各类突发环境事件330起,同比下降三成。涉重金属突发环境事件从2010年的14起下降至2015年的2起,放射源事故发生率下降到万分之一以下的历史最好水平。但区域性、布局性、结构性环境风险日益凸显,12%的危险化学品企业距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不足1公里。”陈吉宁表示,2015年妥善处置了多起突发环境事件,科学应对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环境影响。
10省份启动土壤污染治理
陈吉宁介绍,环保部2015年加快编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土十条》)。在10个省份启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项目。支持38个重金属重点防控区域开展综合防治示范。持续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涉及16.23亿亩。在长株潭地区实施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试点,涉及170万亩。在新疆、甘肃等6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农膜回收利用示范,约涉及1200万亩。
据介绍,2015年,环保部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大气十条》)。淘汰2005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126万辆。全年生产新能源汽车37.9万辆,同比增长4倍。全面供应国四标准车用汽柴油,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率先供应国五标准车用汽柴油。
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京津冀)水域设立船舶排放控制区。启动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综合整治。加强对建筑工地扬尘、渣土运输等环节监管。实施秸秆综合利用等项目。加强重污染天气联合会商和预警发布,严格落实应急措施。
据了解,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水十条》),各省(区、市)均已编制具体实施方案,有关部门成立协作机制,先后出台配套措施文件。全国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1096万吨、再生水利用能力338万吨。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2.5%。建立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各地排查确认近2000条城市黑臭水体。实施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十二五”期间,全国完成7.2万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1.2亿多农村人口直接受益。有2万余家畜禽规模养殖场健全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加快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广配方施肥面积累计达15亿亩。
立法环保部研究起草保护税
记者注意到,报告在“加强环境法治建设,严格执法监管”方面,将配合修订出台《大气污染防治法》,研究起草环境保护税法、土壤污染防治法、核安全法以及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推进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草原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修订,并配合司法机关出台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当前,我国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生态环境特别是大气、水、土壤污染严重,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扭转环境恶化、提高环境质量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陈吉宁说,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任务尚未完成,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不合理等情况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加之一些地方环保责任不落实、执法监管不严、基层能力不足等问题,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巨大,环境质量改善需要付出艰苦、长期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