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数据显示:平阴县垃圾处理量已由2015年初的75吨/日,猛增至现在的300吨/日,相比当初设计的160吨/日的处理能力,已是严重超负荷运转了。
数量如此惊人的垃圾都去哪儿了?记者了解到,这些垃圾全部采用填埋方式处理。这种填埋方式就是采用覆膜法将整个垃圾填埋区覆盖起来,既可防止垃圾气味外溢还把污水和雨水完全隔离,实现了垃圾日产日清日覆盖。
站在生态宜居、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平阴县又审时度势探求更好地处理生活垃圾的渠道和方法,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一是将垃圾运至肥城市焚烧。二是,选址建设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处理全县生活垃圾。
那么,目前平阴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的状况如何,小编告诉你。
平阴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位于县城东首,于1995年启用,目前,日处理生活垃圾300吨左右,是“国家一级生活垃圾填埋场”。平阴县生活垃圾处理是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实施,通过县环卫绿化管护中心近几年地持续努力,已把垃圾处理厂的气味污染、环境污染降至最低,据去年10月份住建部专家来复核时的说法,平阴生活垃圾处理厂的管理水平在全省都是名列前茅的。
垃圾量由75吨/日增至现在300吨/日,垃圾场不堪重负
生活垃圾处理,最好做到三化,即“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平阴县采用填埋法处理生活垃圾,基本达到了“无害化”的要求,然而却不能实现“减量化”和“资源化”。况且,随着平阴县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全面铺开,各镇街产生的生活垃圾也都统一运至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进行处理,垃圾量已由2015年初的75吨/日,猛增至现在的300吨/日,相比当初设计的160吨/日的处理能力,已是严重超负荷运转了。
投入500余万元采用覆膜法将填埋区覆盖起来,实现了垃圾日产日清日覆盖
为了及时对运至处理厂的生活垃圾进行100%无害化处理,最大限度降低异味产生,近几年来,县环卫绿化管护中心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提高处理效率。他们先后争取省、市资金500余万元,采用覆膜法将整个垃圾填埋区覆盖起来,既可防止垃圾气味外溢还把污水和雨水完全隔离,减少了污水量。用高强度钢板铺设了面积300余平方米的操作平台,做到了清运车车轮不沾垃圾作业,避免了二次污染,真正实现了垃圾日产日清日覆盖。
“见缝插绿”的原则,在场区实施了高标准绿化
同时,按照“见缝插绿”的原则,在场区实施了高标准绿化。在厂区道路两侧、填埋区周边、渗滤液处理区、管理服务区栽植了银杏、黄栌、木槿、百日红、油松、侧柏等乔木1000余棵;种植鸢尾、连翘、沙棘、小龙柏、红叶小檗等灌木近3000平方,在垃圾场周边布设了一道净化空气、减轻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绿色屏障。每天三次由喷药车配合人工牵管消杀,喷洒除臭剂、杀虫剂,保证用药比例以及消杀频率科学合理,有效消除了垃圾气味污染,控制了场内蚊蝇、有害病菌滋生。
平阴县生活垃圾将可能不再埋了,全部用来禁烧发电变废为宝
随着县城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地提高,人们对环境改善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为此,县环卫绿化管护中心以“群众想的就是我们应该做的,群众盼的就是我们应该干的”为指导,多次向国内垃圾处理方面的专家请教,多方收集资料,探求更好地处理生活垃圾的渠道和方法,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
一是将垃圾运至肥城市焚烧。根据去年得到的信息,中国环境保护公司将在泰安肥城市建设一座生活垃圾焚烧厂。如果采用这一方案,平阴县孔村、孝直、玫瑰、东阿、洪范五镇的垃圾可直接运往肥城焚烧;而距离较远的县城区和榆山、锦水、安城的垃圾,为节约运输成本,可先在垃圾转运站压缩后再运往肥城焚烧。为此,去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县环卫绿化管护中心主动出击,积极与中环保联系,经过多次谈判,拟定了由该公司投资3000万元,无偿为平阴县建设一处日处理能力300吨的垃圾转运站、而平阴县给予其30年垃圾焚烧特许经营权的合作意向书,意向书内容经县法制局审查后,已经县长办公会决策批准。
二是,选址建设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在将垃圾运往肥城焚烧的同时,为防备不时之需,避免平阴县垃圾处理受制于人,拟与国土、规划等部门协商选址,规划建设一坐占地200亩左右的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建设方式拟采取PPP模式。
垃圾发电有哪些优点?
一是项目用地省。同样的垃圾处理量,垃圾焚烧厂需要的用地面积只是垃圾卫生填埋场的1/20-1/15;
二是处理速度快。垃圾在卫生填埋场中的分解时间通常需要7到30年,而焚烧处理只要垃圾的熔点低于850℃,2小时左右就能处理完毕;
三是减容效果好。同等量的垃圾,通过填埋约可减容30%,通过堆肥约可减容60%,而通过焚烧约可减容90%;
四是污染排放低。据德国权威环境研究机构研测,如采用同样严格的欧盟污染控制标准,垃圾焚烧产生的污染仅为垃圾卫生填埋的1/50左右;
五是能源利用高。每吨垃圾可焚烧发电300多度,大约每5个人产生的生活垃圾,通过焚烧发电可满足1个人的日常用电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