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现有电网格局,建立电力市场,为可再生能源电力提供充足的电网接入条件,使之能与传统电源有效竞争——这也是中国最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目的。”
“中国在重塑能源方面可以比美国做得更好,前提是改变一家独大的电网格局,支持分散式微电网的发展。”
美国智库落基山研究所(RMI)联合创始人、著名能源问题专家卢安武(AmoryLovins)表示。
落基山研究所是一家市场导向的独立智库,致力于借助经济可行的市场化手段提高能源效率,最终实现以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燃料。
2013年6月,中国国家发改委联合落基山研究所、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BNL)、美国能源基金会(EF)共同开展名为“重塑能源:中国”的项目研究,该研究旨在找到一种方法,让中国在基本不增加能源消耗的情况下,通过将能源效率提高6倍,使2050年的GDP较2010年增长近6倍。
根据这项研究,如果方法得当,在GDP增长约6倍的同时,中国电力消费将仅仅增长1.5倍(包括电动汽车和众多电气化工业需求)。到2050年,中国超过80%的电力可来自非化石能源:这将极大地改善空气质量、公共健康、气候问题以及国家安全。
卢安武认为,实现上述美好目标,最重要的前提是改变现有电网格局,建立电力市场,为可再生能源电力提供充足的电网接入条件,使之能与传统电源有效竞争——这也是中国最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目的。
同时,电网改革将使新型商业模式进入中国。经济调度、合理的排放物定价机制,以及各种供电技术的充分竞争,将使中国的电力结构向高能效、需求侧响应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方向发展。
卢安武预测,随着市场规模扩大和深入发展,价格透明度增强,政府补贴逐步被淘汰,以及中国知名企业纷纷进入电力产业,颇具经济效益的新型商业模式会像在其它国家一样逐步进入中国。
接着,可再生能源电力将很快战胜燃煤发电,特别是当后者的环境成本体现到电价中之后。同时,智能电器将不但服务用户,也为电网提供需求响应信息,因此也将以更低的价格(或免费)供给消费者。在停车场接入充电桩的电动汽车,也能与电网共享电力和其他辅助服务,电动车主因此也能享受更高购车折扣。对电网而言,则增加了灵活性,使电网能够更多吸纳不稳定的太阳能和风力发电。
对上述变革最大的担忧是,基于传统能源的、一家独大的电网和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微网是两个平行且差异巨大的能源体系,因此即使可再生能源具备了价格竞争力,仍很难被现有能源体系接纳,如单纯依靠政府行政力量来强推,又可能出现其他副作用。
卢安武指出,这些都能够通过市场手段解决,即:只要可再生能源通过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具备了价格优势,且节约的成本能够满足投资新技术的回报要求,并促进现有基础设施的改变(例如电网),就是一种节约,而不是损失。
卢安武认为,能源决策应该面向未来,而不应让已发生的成本约束住未来的投资行为。如果分布式发电能源(如屋顶太阳能光伏)能够避免建造大型输电线路,或节省出电网容量,这就是一种获利,而不是成本。
卢安武相信,中国强有力的中央决策机制与灵活多样性的政策有效结合,完全可以鼓励技术创新,并快速推广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