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十二五”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提升工作终期评估结果近日揭晓,宁波市考核结果为“优秀”,综合成绩排名全省第一。
在全省统一开展的印染、制革、造纸、化工、电镀、铅蓄电池等六大重污染行业整治中,宁波市累计投入资金89亿元,其中列入省级整治的企业共541家,关停213家,关停率近四成。
重污染企业出路何在?
关停、搬迁入园和原地整治
重污染行业严重制约着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对重污染行业进行整治是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按照关停淘汰一批、整合入园一批、规范提升一批的原则,2012年,宁波市启动整治印染、制革、造纸、化工等重污染行业,涉及重污染行业企业541家,涉及重污染行业及企业家数、关停企业家数、投入整治资金均为历年最多。截至2015年年底,整治基本完成。
“这六大行业都是重污染、高能耗,对它们进行整治提升,可以推动宁波市经济结构的转型发展。”宁波市环保局工作人员介绍说,整治提升的方法主要包括关停、搬迁入园和原地整治。
化工行业是重污染行业整治的重点之一。目前,镇海、北仑和大榭开发区的化工企业已全面开展了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每年可削减有机废气排放超过100吨。32家企业经过整治关停后入园率达到95%,年总产值增加154亿元,废水年减排243万吨,每年减排化学需氧量256吨、氨氮45吨,淘汰落后产能32万吨。2015年,宁波市重点对3家化工企业进行了整治。其中宁波金海雅宝化工有限公司因无法进入工业园区被关停,奉化两家化工企业整体搬迁。
宁波市原有19家规模造纸企业,关停8家,目前只剩下11家。全市造纸行业废水总排放量由整治前的2300万吨降到了1900多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由整治前的1800多吨降到了1300吨。在实际产量增加10万吨的前提下总产值增加15.4亿元。
宁波市电镀行业共有注册企业225家,整改前电镀企业以手工电镀为主,沿袭粗放型经营管理模式。宁波市投入资金近25亿元,对电镀行业实施深度整治,关停了69家,搬迁入园12家,原地整治144家。电镀手工线从原来的1828条下降到41条,自动线增加到1840条,自动化率达到97.8%。每年新鲜用水量从原来的1153万吨下降到727万吨,产业结构得到了明显提升。
此次整治中,宁波市关停了66家印染企业,年总产值基本不变。据统计,整治后印染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1/4。
整治之前,宁波市铅蓄电池企业有35家,目前仅剩1家。制革行业之前只有一家企业,目前也已关停。
难点问题怎么解决?
一边制定收储补偿政策, 一边倒逼企业转产
在重污染行业整治过程中,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宁波杭州湾新区原来有一个漂印染园区,汇聚了38家大大小小漂印染企业,园区内企业数量多,产能规模小,有接近1/3的企业达不到产能规模要求。由于经常出现污水超标排放,这个园区成了环保部门的重点盯防对象。尽管园区污水处理厂每天有3万吨的污水处理能力,但远不能满足企业的排放需求。
2013年8月,杭州湾新区管委会启动了印染行业整治提升。按企业自愿的原则进行原地改造、自主退出、原地转产或异地重组。在整治过程中,新区管委会充分走访调研、座谈协商,一边制定研究企业收储补偿政策,一边严格执行行业标准“倒逼”企业转产。根据依法依规、公平自愿、合理补偿的方法,限时、分类整治。2014年年底,园区内漂印染企业全部关停,并对涉及的5000多名职工进行安置补助。在此基础上,启动了土地和房产收储。曾经全市最大的漂印染园区,将被整体改造升级成众创产业园。
针对历史遗留的热点难点问题,宁波市各地创新工作方法,出台相关政策,全力推动污染整治。杭州湾新区投入16亿元完成占地1100多亩、拥有38家印染企业的印染园区整体关停;鄞州电镀园区50家企业整体关停;余慈地区取缔整合2195家废塑料企业或经营户;余姚38家榨菜企业及余慈地区194家铜熔炼企业或经营户完成关停整合;全市铸造行业得到转型升级。
今后目标是什么?
到2018年,VOCs污染物排放量削减30%以上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宁波市将继续巩固整治成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一方面,继续加大电镀、印染、造纸、化工等行业的整治力度,进一步削减废水、废气污染物排放。另一方面,集中开展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和电镀行业提标整治,各县、市、区开展特色行业整治。
据介绍,宁波市将结合《宁波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3年内将对石化、化工、涂装、合成革、印刷包装、纺织印染、橡胶和塑料制品、木业、制鞋、化纤、化学品储存和运输业、电子信息等12类重点排放行业的700家企业进行VOCs污染治理,力争到2018年,VOCs污染物排放量削减30%以上。
此外,配合电镀行业排放标准的提高,电镀行业的污染整治也将重新启动,整改标准由原先的二类标准,提高至三类标准,这也就意味着COD污水排放要求变得更为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