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十三五”规划将绿色发展首次列入发展理念之一,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行业节能增效备受关注。日前第四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的电子电器节能环保高峰论坛上,与会嘉宾指出政策层面推出了电子电器有毒有害物质等规范以及节能引导措施,日趋强调信息披露以及系统化规划,推动绿色制造,企业层面也已经开始利用互联网+管理模式,探索节能增效路径。
规范+引导 推动绿色制造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巡视员胡燕表示,绿色制造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内在要求,而电子信息产业实施绿色制造势在必行。
据介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十二五”期间年增幅达到11.8%,去年行业主营收入规模达到11.1万亿元,工业能耗、水耗分别下降25%和35%,实现了预期目标。下一步,国家层面将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业和装备的研发力度,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推动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政策方面,国家从强制性规范和节能引导两个方面进行推进电子电器行业绿色制造。
1月,工信部主导发布了《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管理办法》,以控制和减少电器电子产品废弃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促进电器电子行业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被业界成为中国版“ROHS”(即欧盟立法强制施行的“危害性物質限制指令”),7月1日将正式执行,不符合办法要求的电器电子产品不得出厂、销售。另外,2006年2月28日公布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将废止。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处长雷文介绍,目前正在制订配套的合格评定的制度,强调企业对有害物质的充分披露,标示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所在的部件、含量,并遵循达标管理目录的有害物质限量标准以及使用时限。
环保部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期间,将建设有毒有害物质识别与防控制度体系,推进重点行业重点物质限制淘汰。目前环保部正在环境激素类化学品行业调查与监控评估。
另一方面,国家也发布了《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细则》,探索市场化机制,实施国家节能减排工作。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张新表示,除了高效节能的产品品牌宣传,国家将能效“领跑者”纳入节能产品政府采购的清单,目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一些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已经开始强制选购节能产品,中央基建投资,中央财政支持的改造项目也将优先选用能效“领跑者”产品。
互联网+ 助力企业能效管理
作为落实主体,企业也开始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开展节能减排。武汉矽感科技有限公司张也平副董事长介绍,通过二维码技术来解决生产制造流通和销售过程中的数据存储和快速识别,开展生产模式的智慧化转型,打通消费者个性化定制和企业生产配制。目前公司与电子标准化研究院合作,针对生产企业的供应链二维码,指定可追溯行业标准,该标准预计2016年下半年正式颁布实施。
具体应用方面,富士康集团子公司深圳市富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洪德介绍,集团采用互联网的管理模式,对员工宿舍等能耗实施远程监控,智慧设置和事件管理。另外,在维护保养、备件以及维修人员管理,将全面引入二维码的技术,整个采用信息化的模式,实现闭环的管理。
据介绍,电子行业能耗主要发生在空调、照明、水处理等生产辅助设备,所以降低这部分能耗是电子行业实现绿色制造一个重要部分。目前富士康80%灯全部换成LED灯,空压余热回收达到90%节电率。“十二五”期间,集团节能效益209万吨二氧化碳减排,相当于一个城市一年28万辆用车。从节能收益来看,去年就达到3.7亿元。
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张建利介绍,管理层面公司成立了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以满足客户环保诉求。具体操作总,华为限制有害物质总量和类型,应用环保新材料,产品生命周期环境评估,并开展循环经济。据介绍,从2009年开始,所有华为的手机宽带产品和终端产品都满足ROHS。
另外,华为环保工作组负责人朱永光表示,华为打造绿色伙伴计划,满足环保条件的供应商将在同等条件下获得优先采购。据介绍,华为供应链上千家供应商每年将投资上亿元,这部分成本最终会转到华为产品上,另一方面,节能环保也取得了投资收益,2013年达到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