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2日,“2016年中国SDN/NFV大会”在北京召开。与往届大会对SDN/NFV技术一味的“热捧”不同,诸多专家在本次大会上均发言明确指出,目前这项新兴技术的演进工作步履艰难,包括:SDN/NFV技术性能不达标,标准不规范,整体依然处于现场试验和试商用早期阶段。而根据SDN/NFV产业联盟发布的《NFV产业发展白皮书》中数据显示——“未来五年,覆盖数据中心组网,DCI互联、光网络、接入网、移动核心网、IMS等领域的SDN/NFV技术,光是国内市场规模就接近2500亿元。”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减缓了这项电信行业最具前景的技术演进的步伐?
SDN是长期事业 运营商缺乏软件思维
在本次大会上,SDN/NFV产业联盟理事长韦乐平先生直接指出SDN/NFV的发展问题。他认为SDN/NFV整体处在现场试验、试商用和早期商用阶段。当前,电信网整体刚从过度期望进入幻灭到成熟期,估计1-4年陆续进入发展期,4-8年陆续进入稳定发展期。而当前SDN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技术欠成熟和现网如何向SDN演进,而NFV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技术欠成熟,几乎63%的运营商不认为纯开源的NFV能够满足电信级的可用性和可靠性要求。换言之,基于开源码的供应商商用软件依然会是主流解决方案。另外现网如何向NFV演进也缺乏知识和经验。对于这项技术,不能一味的追求立竿见影,应该对其进行长期的规划和部署。
SDN/NFV产业联盟理事长韦乐平
在谈到SDN/NFV的发展趋势方面,韦乐平先生认为,当前引领SDN/NFV发展的是互联网应用公司、云计算服务商和少数大型运营商(AT&T)。运营商正从POC阶段转向试商用和早期商用阶段,进展不快,协同编排器正成为共同关注重点。更加需要注意的是,电信运营商需构建软件思维和开发能力,但介入程度和从Vendor SDN向Open SDN的演进将步履艰难。
而对于未来SDN/NFV的发展,韦乐平先生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战略上要高屋建瓴,深度转型。二是战术上要落地有声,行胜于言。三是思维上需要突破,敢于突破。四是行业上要协同发展,规避分裂。最后,韦乐平先生认为SDN/NFV的发展需要积极吸纳其他创新技术,LSO和Docker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两个方面。未来网络管理系统的演进,将会从“纵向集成、横向互通”转变为“纵向分割、横向协同”,而虚拟化系统的演进,将会从“基于虚拟机的传统虚拟化”转变为“基于容器的轻型虚拟化”。
《白皮书》:未来五年NFV还是初期阶段
在今天的大会上,SDN/NFV产业联盟同时发布《NFV产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指出,未来5年内,SDN/NFV将处于以技术竞合、试点应用、理念培育为特征的发展初期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统一架构,标准化接口,推动符合电信级要求的产品成熟,逐步打破单厂商“独舞”的封闭架构,打造开放系统平台,推进多厂商的集成。
运营商将实现以下部分场景:数据中心组网、DCI互联、vCPE、vEPC和vIMS等,从现场试验到小规模商用部署,奠定网络架构面向用户和业务的智能化转型基础,培育运维人员,积累运维经验。事实上,我国电信运营商已经开始迈入向信息服务转型的关键发展阶段,正在努力构建一张资源可全局调度、能力全面开放、容量可弹性收缩、构架可灵活调整的新一代网络
而未来5到10年,SDN/NFV将过渡到以技术成熟、规模部署、运营变革为特征的融合应用阶段。在这个阶段,开放网络目标架构更加清晰,平台和接口标准化程度更高;产品和解决方案日益成熟,不再是单厂商的“独奏”,而是多厂商的“合唱”,合作共赢的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运营商网络将更大规模的部署SDN/NFV技术以期实现网络开放可编程、资源灵活调度、业务快速上线、运维高效的总体目标。
《白皮书》指出,经过多年的发展,NFV技术产业生态日益完善,产业重心加速调整。包括NFV推动硬件和软件解耦,以及软件功能的分层解耦,原先由单一厂商提供整套软硬件一体的系统,将分解成来自不同厂商的组件,如通用硬件、虚拟化平台、不同VNF等。另外,第三方系统服务集成商在NFV产业生态中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要求具备更强的软件研发及系统集成能力。
基于上述背景下,传统的通信设备企业需快速适应产业生态的变革,围绕自身平台积极打造产业生态系统,提供开放架构的产品及解决方案,集成源自不同服务提供商的组件。
《白皮书》指出,目前,推动SDN/NFV标准制定的各大标准组织主要有ETSI、IETF、3GPP和OPNFV,过去两年,为了争夺话语权,这些标准组织一直处于比较激烈的博弈状态中。而经过两年的技术标准竞合,各SDO之间的定位日益清晰,开源加速颠覆传统CT领域技术标准的研发模式。
最后,《白皮书》指出,随着NFV技术的日渐成熟,中国厂商正在加快SDN/NFV战略调整和产品研发,一方面不断提升自身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能力;另一方面加快与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的紧密衔接,对于NFV技术与产业发展方向的掌控力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