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三北”地区限电问题,到南方不限电地区开发风电是落实集团公司党组加快风电建设要求、优化区域结构的唯一选择,而南方地区的低风速和投资回报率却是一个不等式。如何破局?大唐新能源公司龙感湖风电场在践行“价值思维,效益导向”核心理念的实践中,面对历史遗留问题不推卸责任,敢于担当,积极探索低风速地区经营风电的“难题”,通过不断的优化论证,终于找到了叩开答案的“敲门砖”,硬是把这个看似毫无关联的不等式划上了等号,不仅达到了集团公司项目收益率的目标,还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
提及风电资源开发,我们通常都会联想到北方或者山地等高风速地区,可能鲜有人会想到在平原低风速区域也能开发风电资源。而位于湖北省和安徽省交界,地处长江冲淤积平原的大唐新能源龙感湖风电场却是这样一个“特例”。这让包括记者在内的诸多人等都疑虑丛生:低风速地区开发风资源能否盈利?技术上有何不同?有什么经验和方法?带着疑问,记者来到大唐新能源公司龙感湖风电场,探寻他们的低风速“破局”之路。
龙感湖风电场位于湖北省和安徽省交界,地处长江冲淤积平原
2016年3月27日,星期日。新能源龙感湖风电场9号机组吊装施工现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记者从项目部获悉,自2015年12月该项目3台机组投产发电以来,剩余21台机组预计在今年7月全部吊装完成并投产发电。置身于这热火朝天的工程建设场面,你可能不会想到,项目早在一年前还处于被搁浅的窘境。
“很多懂风电的人来到这都怀疑,这地方能做风电么?”新能源河南公司总经理黄志军望着起吊的风机,意味深长地说。确实,从项目开工建设到停工,再到复工建设,在低风速地区破解风电盈利的难题,新能源人用了近5年的时间。这,还得从2011年说起。
混凝土基座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钢塔起吊安装。
早在2011年,大唐新能源公司就以全国布局的思维,业务发展范围不局限于北方山地等地区,而是全国范围考察,将目光转向平原低风速地区,开发风电资源。此时,该项目应运而生。
龙感湖风电场,年平均风速为5.21m/s,平均风速较低,风切变指数大。原拟装机27台1.8兆瓦进口风机,总容量48.6兆瓦。项目于2011年8月17日获得湖北省发改委核准,2012年3月9日获得集团公司开工批复,正式开工建设,归属新能源河南公司管理。
据黄志军介绍,龙感湖风电场是大唐集团进驻湖北地区最早的项目,也是集团公司系统内在低风速地区唯一开发的风电项目。在当时,湖北地区风电资源开发市场也鲜有人问津。就这样,龙感湖风电场在承载着众人的希冀与摸索之下,启动前行。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地处低风速地区,且开工较早,迫于当时的技术和能力,设备只能采用造价高的进口风机,地方政府承诺的电价迟迟未兑现,达不到集团公司要求的投资回报率,龙感湖风电场进入停滞亏损状态。在此期间,项目升压站土建主体工程、站内主电气设备已全部安装完成,风机桩基础已完成15座,风机基础已浇筑完成3台,风机道路已施工18公里,并到场部分风机附属设备,集电线路已完成约5公里。截至2015年5月,项目已投资1.86亿元,未有收益。而与此鲜明对比的是,其他发电集团调整区域结构的步伐不断加快,风电项目后来居上,遍地开花。
从满怀希冀下的启动前行,到项目遭遇发展困局,在这片低风速区域发展风电业务成为了摆在新能源人面前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
龙感湖风电场九号风机吊装现场
项目自开工就遭遇“滑铁卢”,投资已然无法“回本”,放弃意味着前功尽弃,盘活项目又需要苦寻新思路找到适合的技术方案,而解开这道“难题”又是一个未知的过程,结局遥遥无期。是放弃还是寻找“起死回生”的灵药?是搁浅低风速区域的市场开发还是因地制宜解决问题?新能源人果断选择了后者。他们不仅要止住“出血点”,还要建设成为南方低风速地区具有“效益导向”的风电项目。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按照黄志军的话来讲,“大唐新能源公司党组的决定出来后,我们一直都没有闲着,一直在找突破口,寻找解决的办法。”该项目工程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项目从技术方案上,最开始讨论的是综合造价问题。期间,也找到了国外一家公司洽谈技术方案,但由于该方案成本过高,经济测算上得不偿失,并且技术专利费收取非常高,不得已放弃。考虑到造价成本和风险问题,该项目先后多次放弃了对外合作与开发。
从技术层面上,项目部也一直在探索龙感湖地区最适应哪一种风机优化方案。以龙感湖为基准,不断摸索可行性办法。“我们从增长叶片增大扫风面积和提高风机轮毂高度获取更好的风资源中间不断地找平衡,看看在哪一个点更为合适。针对叶片扫风面积,在有些区域,低空方位并不理想,在提高高度以后,就比较适合。就很多地方而言,风机从70米至90米,高度越高效果越好,但是也有一些风场在70米的风机高度效果是最好的,存在这种情况。所以我们一直在反复研究、探索,并且进行实地测试,确保数据万无一失。”工程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过通过沟通,项目部也找到了适合龙感湖地区的风机优化标准:提高风机利用小时数和提高风速。同时反复研究论证风切变指数,并专门引进了激光测风仪,独立测风为期3个月,根据这3个月的数据分析,作出专项报告。
复工建设中,钢绞线固定第三束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对技术方案不断地探索时,时间已到了2015年6月。恰逢金风科技公司推行的一项技术在国内寻找合作方,该项“GW115-2000KW型风机24台(3台80米钢塔筒,21台100米现浇混合式塔架),总装机容量48兆瓦,优化后风电场有效可利用小时数为2056小时”的技术方案适用于风速低、湍流大、高切变、高轮毂的风电项目,且该公司独创的混凝土塔架技术频率高、振幅小,技术成熟,运输不受限,项目造价低。此外,该公司作为一家成熟的技术公司,项目实施有保障,风险相对较低,这引起了新能源公司的极大关注。经过综合考虑,新能源公司认为其与龙感湖风电场实际情况有着较高的契合点。于是从2015年6月到9月,在经历了集团公司上下的反复论证后,决定放弃成本较高的维斯塔斯设备,改用金风低风速技术和设备,运用该技术方案提高现有的轮毂高度,有助于增加风速及利用小时数,同时降低了项目造价,有助于提高年平均风速及发电有效小时数,达到了集团公司要求项目收益率10%目标,提高了企业经济实效,认为该项目可行。2015年9月,龙感湖风电场复工。2015年12月底,龙感湖风电场3台机组投产发电,剩余21台机组预计今年7月投产。从已投产机组的运营指标来看,效果远远好于预期。
从项目受困到技术层面的创新、开发、论证,龙感湖风电场始终在因地制宜地摸索适合自身的出路,从开工到停工直至复工,也记录了新能源人循着“价值思维,效益导向”,力止项目“出血点”的心路历程。至此,龙感湖风电场的困局终于迎来曙光。
从项目困局到探索求解直至找到出路,大唐新能源人无疑在低风速地区开展风电业务找到了自己的路子,这绝非是运气使然或者意外收获,而是承载了他们几年来面对困难不低头、从项目实际出发不断探索找寻、优化论证的艰辛付出。回首来时路,黄志军不无感慨:“当初这样的一个低效无效资产,通过我们的努力被盘活,让它从不利的方面转变成一个值得推介的项目。可以说找到方法后,我们的信心又回来了,这也让该项目变成了我们自己内心里的一个标杆,不是标杆的标杆!”
思路改变了,机型更换了,塔筒增高了,技术改进了,低风速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也让大唐新能源公司坚定了加快开发南方低风速区风电项目的决心和信心。
风场工作人员认真监盘
记者从新能源公司了解到,未来该公司将加大对南方及不限电地区的开发力度和战略布局,重点是低风速风电项目开发,加强低风速技术研究与应用,提高在这些地区的市场份额。而龙感湖项目的经验正好为新能源公司开拓低风速地区市场提供了借鉴意义,对于不限电、风机装机容量不大的区域,以及通常意义上大家认为“不能开发风电的地方”开展业务都带来了很好的启示作用。如此一来,新能源公司开拓市场将不必拘泥于北方区域,可以向南方及平原低风速区域拓展,大大丰富了市场资源。同时,低风速地区通常用电负荷较高,其风电技术的突破对于缓解当地用电负荷、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和推广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突破了低风速区风电发展的瓶颈,无疑为新能源公司在该区域发展带来了更大的信心,更重要的是前期项目积累的经验为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据悉,龙感湖风电场二期前期工作已经启动,计划在此区域谋求更大的发展。而在二期项目规划上,龙感湖风电场还将继续优化创新相关技术方案,如升高风机塔筒,调整浇筑方案等,使其在之前的基础上能够创造更好的效益。
从高风速、限电的北方“转战”南方不限电地区,新能源公司着眼于全国,务实求变,向低风速区域迈出了发展的坚实步伐;从低风速下的风电困局,到数载求解之路,新能源人坚定信念,积极探索,奉献不止;从项目遭遇瓶颈到因地制宜、优化论证实施方案,新能源公司变革创新,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项目破题到规划该区域未来的更大发展,新能源公司马不停蹄地走在奋进的路上。一座小风场的变迁,折射出了大唐人秉承“价值思维,效益导向”,以科技创新理念,谋求更高发展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