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刚刚落下帷幕,“分享经济”创新突围,成为新热点词汇。而分享经济的提出正是基于互联网+对于分散资源的整合。离开互联网,现代意义上的分享经济将不复存在。今后互联网经济将迈入产业成熟期,互联网与金融、创业生态、商业、交通、医疗以及对外经济等融合创新和广泛应用,对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自互联网行动计划在2015年初政府报告提出后,“互联网+”的浪潮来势汹汹,加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各行各业纷纷开始了与互联网的相互拥抱。
作为产业载体——园区自然也需要借力互联网,畅想未来的发展之路。继BAT之后,京东也把目光瞄准了苏州工业园区:
2016.3.4 京东-苏州创博会(10:10)设计生态链孵化器项目在苏州工业园区举行启动仪式,中国电商行业针对设计生态链设立的首家孵化器
2015.12.10腾讯与苏州工业园区签署战略框架协议,正式揭牌“腾讯云基地“
2015.11.19苏州百度创业中心在园区举办成立仪式
2015.11.1由阿里巴巴集团、腾讯集团及苏州元禾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的华人控股集团成立,并正式落户苏州工业园区,总融资规模超百亿人民币
如此形势下,环保产业园应积极主动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借助云数据、物联网等工具,整合区域资源,实现智慧发展。
一、环保产业园面临的发展困惑
自1992年,第一个国家级环保产业基地(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批准以来,国家部委为了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先后在全国批准了14个国家级环保产业园区和基地。国家级环保产业园区和基地的分布特征与中国环保产业总体分布特征类似,基本呈现“一带一轴”的分布格局,即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核心区域集聚发展的环保产业“沿海发展带”和东起上海沿长江至四川等中部省份的“沿江发展轴”。东部环保产业产值占全国的60%以上,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天津等省市。环保产业园对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我国环保产业虽然实现快速发展,但是环保投资总量不足,占 GDP 的比例偏低,不足2%,即我国目前刚达到可以控制环境恶化的水平,距离可以改善环境状况的水平还相差甚远。而环保产业园的发展同样面临着很大的困惑,可概况为以下几方面:
产业资源分散,行业关联度不高
环保产业是一个跨领域、多要素集成的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之间关系密切。目前,我国环保产业园要素之间的整合力度不足,不少园区在吸引产业方面盲目追求数量,忽视了它们之间的关联性和相互渗透性,即没有适当引进上下游产业,导致园区内无法形成有效的产业链,不能为企业聚集带来相应的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园区也就难以形成持续发展的动力。具体体现为:一方面环保产业要素优化不足,尽管政策、资本、科技研发等要素积极向环保领域倾斜,但有效整合各方资源的商业模式缺失,企业同质化竞争严重;另一方面,环保园区在环保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不够,随着环保产业系统集成项目的持续发展,产业链上游顶层设计服务、中游集成建设及下游运营服务的有效整合、创造附加值的力度远远缺乏。
园区配套服务欠缺,管理能力亟待提升
首先,表现在产业园区内缺少服务机构。园区虽然一般都有管委会,但随着入园企业的增多与企业的成长,企业需要的服务内容就越来越宽泛和复杂,如法律服务、财务审计服务、物流配送服务、信息资讯服务、金融经济服务、检测检验服务等,这些服务都需要第三方专业机构来提供。其次,产业园管理能力仍需加强。虽然绝大多数园区的管理比较扁平,服务和办事效率较高,但在产业支撑体系、创业投资支持体系方面大都不具备,而且管理和后勤服务体系方面也较为落后。同时,管理部门和园区内企业沟通效率低,园区提供的信息服务和企业应用的支撑手段少;很多园区内企业各自为政,没有发挥园区的集聚竞争力。
园区创新严重滞后,企业缺乏竞争力
许多园区环保高新技术企业集群比例仍然不高,产业集群多是以低成本为基础的聚集,不少环保企业还停留在模仿、装配低价竞争阶段。产业结构的总体层次、水平仍较低,创新能力与国外企业相比竞争能力不强;政府对园区内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支持力度不够,技术原创性较差。同时,园区内的环保企业以机械加工为主,产品大同小异,同质化竞争严重,加之企业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健康的产业环境,内耗严重,企业无法进行持续研发,削弱了竞争力。
环保人才队伍缺乏,园区活力有待唤醒
目前环保产业园人才、智力、技术等内在动力存在不足,导致科技创新和创业氛围不够浓厚和活跃。人才问题不但制约了企业的进步,也限制了环保产业园的发展。环保产业以民营企业为主,普遍存在新老企业家换代情况,新一代环保骨干缺失问题凸显,尤其是缺少企业管理、法务、技术等高层次人才。
园区企业融资难问题突出,持续化经营面临威胁
目前,我国政府对环保领域的投资从规模和比例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在现行融资机制下,环保企业融资渠道不够完善,金融机构贷款利率高、周期短,难以适应环保行业收益低、周期长的特点;由于环保企业业务稳定性较差,缺乏持续的业绩支撑,上市融资也较为困难。市场低价竞争现象仍屡见不鲜,环保企业经营收入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二、“互联网+”对环保产业园区的影响
“互联网+”的特征表现在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和连接一切六个方面。“互联网+园区”不仅仅是两者简单相加,更应是1+1>2的过程,园区转型升级需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园区进行深度融合,创造出新的生态圈。
目前来看,“互联网+”将对园区的发展产生几大方面重大影响:
资产形态从无形到有形
传统的园区,如以工业制造为主的产业园,在表现形态上以有形资产为主,如土地、厂房、设备及以及产品等。同时加工过程中所消耗的木材、钢铁、石油等也均以实物为主。因此,传统的产业园在资产形态上以有形资产为主。除去人力物力耗费的成本极大之外,还面临水、气、声、渣等环境污染问题。对于进入到“互联网+”的产业园,资产的表现形式上,将以无形为主,服务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资产将以技术、专利、创新及品牌等价值方式展现,有形资产只占其小部分的比例。
产业发展从离散到整合
在传统的IT时代,生产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相对封闭,在这个封闭的圈子中,各个企业相互对立甚至恶性竞争。这样的环境下,尽管多数企业都能获得一定利润以保证自己的持续增长,但这种增长是缓慢的,同时也会使垄断式经营出现的几率大大增高,长期而言,不但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也会影响到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
“互联网+”时代下,产业内部的联系正在不断加强。互联网的优势在于融合,企业对园区的需求不仅是单一的土地需求,园区也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聚合的整体,包括:人才、智力、技术等方面。互联网经济包含互联网软件、硬件产业的发展将带来新的投资、就业和产出,为此将产生空前的机遇与舞台,促进人才在园区内的集聚、交流与成长。一旦形成一个开放、共生、合作、共赢的互联平台,将会聚拢各方优势资源,显现规模效应,发挥园区吸引力,促进区域性的融合。
市场范围从小众到大众
任何一个产业都必然会从小众走向大众,环保产业自然也不例外。互联网O2O模式可以有效打通线上线下:在线上,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平台化、移动互联”技术,可以为企业提供为各大园区提供O2O招商、社区服务、在线办公、创客空间等全方位园区运营服务,而且可以保证精准化,高效化;在线下,可以形成配套措施,为各大创企提供选址入孵、整合营销策划、项目投融资、资源对接、整合财税、政企互动、商务培训、产业联盟等一站式服务。打通线上线下,可以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使得产业从原来的小众市场中走出,进入大众市场。
发展模式从重增长到重发展
环保产业正由单纯的重视量的增长转向了注重质的提高。大数据作为基础性资源,渗透到智能城市建设、工业智能化和各类民生应用的方方面面,对提升产业及国家综合竞争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产业链是产业园区的脊梁,打造大数据产业园区,首先要“强筋健骨”,以大数据为突破口,紧紧围绕大数据延链、强链、补链。大数据为环保产业园提供服务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是大数据与环保装备制造结合作为主导产业,带动相关上下游产业集聚高效发展,提升环保装备制造的数字化、智能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另一方面是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依靠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为产业园区发展提供特色的定制服务和公共数据服务。
互联网+的“+”,不仅是技术上的“+”,也是思维、理念、模式上的“+”。“互联网+”意味着低成本、高效率与突破性的变革,将助力各行各业取得新的发展成效。园区是产业的载体,互联网+园区将开启园区升级新纪元。互联网+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才刚刚开始,这种作用力绝非是简单的叠加和拼凑,而是从表到里的化学反应,环保园区的发展必须构筑新的平台体系和产业生态,促进生产要素的流转,打造现代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