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当今是中国消费产品的黄金时代?我们到底身处怎样的坐标体系和生态系统?中国服装产业的什么在变,什么没有变?面对这样的疑问与思考,孙瑞哲、方建华、姚洋、段永朝、吴伯凡……这些业界内外的大咖都在链尚网·2016中国服装论坛上谈了些什么?
为人民服务,走进消费者的意愿与梦想
中国服装业的产业、企业、产品价值都是足以支撑我们存在下去的信心。但为什么我们却越来越感觉到,消费者总是不愿意向你袒露心扉?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所做的努力——大数据、O2O、网红,看起来都像是花拳绣腿、边角工夫?所谓为人民服务,我们该怎样走进消费者的意愿与梦想?
正如孙瑞哲所倡导的:“新常态下,纺织服装行业在向生产性服务业和时尚产业递进,服务客体的内涵已发生变化。我们不妨把‘为人民服务’进一步聚焦为‘为新人类服务’、‘为新世界服务’、‘为新未来服务’。”
遵从新时代观念、誓为理想出头、充满活力和变数的新人类,永远是最庞大、最活跃的消费群体;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共生共融的新世界,将会催生新的渠道增生与价值裂变;多变的风险、多元行业生态、多重发展可能性的新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
“‘消费者’是个脏词!”段永朝的观点乍听起来有些费解,但他的解读极具启发性:“因为我们一直有一个假设,商家与消费者是猎人与猎物的关系。互联网正带来新的“史观”,它连接一切,众生平等,万物有灵。”
方建华也认为,暴利时代已走向终结,未来如果不能上升到精神层面,道路会很艰难。消费者一定会围绕着社会和高性价比,奢侈品消费的热度也一定会减退。
目前,摆在我们每一位企业家面前一个严峻的挑战就是,重新理解消费者与消费的意愿,以分享经济为特征、生产者和消费者合一的意愿经济要求我们一定要重新定义消费者,熟知消费意愿。
所以,在中国服装人谈论价值回归、产品为本时,在追求“做得好”与“卖得好”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考虑如何构建商业文明与引导消费文明。
未经困境洗礼的企业,想走长久也并非易事
“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个转型期,现在看来是一个痛苦期。但再过20年回头看今天,大家一定会说2015年左右是中国消费产品的黄金时代。”在过去的一年,中国服装业经历了困难时期,但为什么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会认为我们正在迎来消费品的黄金时代呢?这对我们又意味着什么?
姚洋透露的数字显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从2010年开始持续下滑,基本上告别了金融危机之前10%以上的增长速度,2016年的增长速度会在6.5%~6.9%之间。这样的变化让很多企业感到了寒冬。
但如果你能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似乎没有那么糟。一方面,纺织服装行业一直而且将继续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消费的支撑力量;另一方面,没经历过困境洗礼的企业,想走长久也并非易事。
对于纺织服装业的支柱性意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提供了一组很有说服力的数字:2015年纺织服装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占中国规模以上工业6.41%,利润总额占6.07%;就国内消费而言,衣着消费占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4%;据易观智库数据,2015年服装服饰交易占中国网络零售B2C市场交易额的32.75%。
在姚洋看来,当前的经济下行是由于“三期叠加”——全球金融危机、工业化进程规律、中国经济发展周期。对于此,王军认为,实际上日本也经历过这样的经济周期,日本企业的发展轨迹或可启发中国企业:“今年2月初造访无印良品日本总部会长松井忠三,他在交流中提及中国服装企业。日本经历过经济危机,没有经历过困难的企业其实很难做得长久,在现在的节点上,我们更应该去思考如何把一个企业做长久,或许比思考做大做强更重要。”
所以,当我们走过痛定思痛的2015年,链尚网·2016中国服装论坛提出的“价值创新驱动产品与服务”的议题引发了不小的共鸣。面对这样一个“炼金”的黄金时代,中国服装企业要做的是什么?直面消费、回归价值、产品为本的出发点又该是什么?
“此时此刻,脑海中涌现一句话:为人民服务。检验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不看国家大小,不看历史悠久,不看城市建设,不看富裕与否,而看人民风貌,人民风貌的重要体现之一是衣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从根本上解答了这一问题:为人民服务,是纺织服装行业的使命所在。
的确,纺织服装业是永恒的产业,服装是最贴近于人的物品,它时刻带着人们的体温,并非我们要将这个产业提升到怎样的高度,而是真相的确如此。
动荡并不可怕,可怕是的延续过去的思维
正如茵曼品牌创始人、汇美集团董事长兼CEO方建华所说的,动荡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还在延续过去的思维:“所以,无论外部环境怎么变,我们都始终围绕着商品是1,服务、体验、营销等不断加0的过程,围绕消费、围绕产品布局,才是我们的未来。”
互联科技改变了一切,我们已经进入到一个虚拟的世界了,很多传统价值会被摒弃和超越。
方建华就深有体会:“我们需要重新定义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巨大变化,手机已经成为重要的神经,人们每天都要看微信。这些变化让我们在管理、组织架构、消费趋势和去中心化上做出了改变。”
茵曼也在实现从经营“货”到经营“人”的重大转变。方建华说,目前茵曼已经打造了女装、童装、鞋子、包包、饰品、家居,还有运动线品类,围绕慢生活空间来打造棉麻生活圈。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互联网、智能化的确是一个潮流,但我们不能被这个潮流打垮,甚至吓倒。姚洋认为,任何产业最后还是落实到产品身上,给消费者要提供货真价实的产品,要落地到产品。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冬吴相对论”的发起人、原《21实际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由于移动互联网的技术越来越普遍,使得我们向别人展示自己的机会越来越多,虚拟的T台无所不在。”他认为,从古到今,每个人很重要的生活资料就是服装,它是每个人随身携带的旗帜。用来标明自己的立场,自己的身份,自己的价值主张。